本文以传播为视角,寻循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的迹历,就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作了分析讨论。第一章总论清代蒙古族诗人创作传播的生成,就影响蒙古族创作传播的客观环境...
玉泉山静明园是清代皇家山水园林,为皇帝“澄怀散至之所”。清康熙十九年(1680)玉泉山改建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置总领一人管理园内事务;乾隆五十年全园进行一次大修后,静明园达到鼎盛时期。自清代入关以来,稳定的...
沈阳故宫宫墙作为附属建筑一直不被人重视,同时沈阳故宫因其独特的建造背景使其具有浓郁的满族建筑特色,也是满族建筑鼎盛时期重要建筑体现。体现出满族建筑风格到融入汉文化建筑风格的转变,不仅体现在主要建筑上其附...
单士魁与单士元兄弟(以下简称“单氏兄弟”)是民国著名档案学人中唯一一对在故宫成长为档案学家、明清史学家的同胞兄弟,是中国档案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近现代中国档案事业的领航者。系统研究单氏兄弟档案思想,能够...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沈阳拥有着为数众多的文化古迹,如沈阳故宫、昭福二陵,诸多享誉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其诞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段“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历史时期,即沈阳作为清...
人类对于物的认知和应用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红木作为这样一种“物”,主要在明清时期进入到中国文化体系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红木消费逐渐时尚化,可以说是此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本文以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及其文化景观是一个“线性的”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信息库。我们在历史视域下审视地方社会发展,民间信仰及其文化景观是不可逾越的部分。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华夷交融的经济文化过渡带,区域内不同...
清末民国期间,西方出版了不少英文晚清宫廷回忆录。这些纪实性作品见证了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兴起,记录了作者接触宫廷生活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亲身体验,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的皇室人物、宫廷生活、国家大事、...
随着我国科技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国民对精神文化产生了更多层次的需求,使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向新业态转型发展。数字创意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加速了博物馆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数字文化创意产品高效率的传...
于铄盛京,维沈之阳。大山广川,作观万方。1743年,32岁的乾隆皇帝东巡祭祖,在沈阳留下洋洋洒洒四千言,写就天子大赋《盛京赋》。其赋开头,用16个字描述了沈阳的地理区位和山川形状。沈阳,位于辽东与辽西、辽东半岛与东...
科学图像及其艺术史价值——围绕科学图像的跨学科对话 CNKI文献
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图像史和艺术史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尚未获得充分展开的议题。图像溢出了艺术的范围,将科学也囊括其中,这使得图像的本质、图像的创作目的和过程、图像的意义指涉、图像的接受等细部问题越发复...
随着国际间交通的发展,一批西方传教士于康熙朝进入了中国宫廷,他们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器物,其中一些人同时亦得到了在宫廷入职的机会,按皇帝旨意在宫中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玻璃镜和焦点透视法对宫廷绘画产生了...
17-19世纪“中国风”纺织品与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研究 CNKI文献
“中国风”是17、18世纪西方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的一种新风格,它的生成与新航路开辟后东西经贸和文化的直接交流密切相关,西方社会文化与审美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中国风”得以产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在“中国风”艺术中,...
清代皇家佛寺园林是以清代皇家佛寺庭园、附园等皇家佛寺园林环境为主体,以皇寺园林、苑林寺景、佛教园林建筑及御定佛教八景等风景园林景素集群为对象,主要以清代前中期四朝的“直隶省”为时空范围的综合性研究对象。...
善因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城的西北,在汇宗寺西南方向,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于雍正九年(1731年)。善因寺在1945年的战火中被毁,当时仅大殿以及山门、天王殿幸免于难,上世纪60年代,大殿也被拆毁...
文章根据吉林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将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为五个阶段,并遵循“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的原则,从山水、地形、植被、气候、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众多的因...
胡月 导师:曾洪立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6-30 硕士论文
关键词: 风景迹地(山、水、林、田、湖) / 城市景观风貌 / 绿地布局 / 园林类型
下载(145)| 被引(0)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艺术无论就时间和空间而言,其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要想把蒙古族受藏传佛教影响下700多年的绘画艺术,按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及其演化规律都讲清楚,在目前情况下还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弄清这些问题,对于...
吉林汉军萨满烧香是发生在吉林地区汉军旗人当中的一种民间信仰习俗,仪式音乐是该习俗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依据民族音乐学、历史学、民俗学理论等相关研究方法,首先展开对清代汉军旗人历史意义和社会地位的历时性回...
十三行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西方各国的商人、传教士、外交官等远渡重洋揭开了东方古国的神秘面纱,致使西方认识中国进入了颠覆性转折时期。行商是十三行贸易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架起了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