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诗”与百年“诗界革命”的“二元背反”诗学 CNKI文献
在胡适倡导“白话诗”写作之前,文学革命运动已然开始。回溯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及两个重要的人物:黄遵宪和梁启超。他们都是清末改良派革命家,有深湛的国学功底和世界眼光。黄遵宪最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去世。作为小说家,他的大量未发表和未出版小说,也都是他去世后他的亲人和文友所整理发表、出版,他小说的研究成果也同样是1997年后陆续发表出来,并结集出版的。截止2020年,短短二十年时间,...
文学史叙述中“城市”想象与变迁——以乡土文学为坐标与参... CNKI文献
在古典文学的言说场域中,拥有千年文化传统加持的乡土文学牢牢地占据着话语权力的制高点,文学中的“城市”更多集中在王权政治的象征和道德审判对象上,城乡差异往往意味着世俗与诗性的对位;而伴随着启蒙现代性而确...
郁结、盘桓与顿挫: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国家-民族叙述 CNKI文献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表达个人体验与命运的时候,总是和国家与民族的重大关切紧密相连。然而,百余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和“国家”的理解却来源复杂,过程曲折,含义丰富,而且民族与国家的联结也并不是西...
“双城记”与“两都赋”:张恨水笔下北京与南京的时空体 CNKI文献
张恨水小说中的北京与南京所形成的“双城记”,展现了两座古城不同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空间,勾勒了“城与人”的独特联系。通过以《两都赋》为代表的散文,张恨水发掘了北京与南京的美学与人文特征,营建了“两都”的文...
“文体寻根”与新时期寻根思潮的嬗变——以汪曾祺和贾平凹... CNKI文献
论文将“被追认”的汪曾祺和“被预设”的贾平凹作为寻根文学两个松动的起点,梳理“寻根宣言”对汪曾祺《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的援引重构,“文化寻根”先驱形象的塑造如何遮蔽其重拾散文传统的文体意图;以...
以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重释《狂人日记》,有助于构建阐释该小说思想内涵的新视角,更为深入地揭示鲁迅启蒙思想的内在理路。“自然状态”下的人因缺乏安全感,而互相怀疑和敌视。在《狂人日记》中,“怕”是贯...
网络女频文通过多样空间叙事,使空间成为作品主旨表达的隐形载体,在激发读者想象力的同时也使其产生强烈共鸣,从而超越空间的一般意义,呈现出颇具寓言性的表达意味。女频文的多样空间书写映射了女性群体的现实境遇...
流派是时代要求、文学风尚和作家美学追求的结晶赵凤兰:您研究了一辈子小说评论和文学理论,您觉得20世纪中国小说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严家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总体特征,是由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所决定的。历史悠久的中...
中国文学的创造张力体现为:文学按照“载道”要求只在文体修辞性等方面的创新,导致作家的依附性思维而使得中国文学“从动于文化”;文学尊重人的爱欲和情感,反抗礼教道教束缚的生命觉醒,因为作家缺乏“自己的情理...
鲁迅杂文的“感性诗学”——以论“文人相轻”系列文本为中... CNKI文献
在鲁迅看来,能“移人情”是杂文终将改写文学体系并介入社会变革的关键缘由,这体现出鲁迅以情为本的文学理念的延续。然而作为现代中国的新兴文体,鲁迅杂文的情感特征及“移情”方式又具备独特性,或可跳出传统的抒...
广采博纳、探幽发微的学术范式——论张均的张爱玲研究 CNKI文献
1944年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在此后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张爱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对象之一。~((1))与此同步,张爱玲研究史上的价值分裂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是逐渐消弭,而是持续发生,这一研...
旅行文学是旅行与文学的结合,也是人类在跨文化活动中对他者与自我认知的书写。因此,研究旅行文学不仅能把握历史长河中的自然与社会变迁,也能揭示人类如何理解自身及他者。此外,旅行文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地方旅游开...
《围棋少女》是华裔法语作家山飒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这部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它的流动性叙事,即小说主人公始终处于流动中,通过不断的空间变换探索世界和获得成长。其中,各类交通工具在小说的...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
抗战时期中日铁路叙事与图像宣传:从胡一川“破路”出发 CNKI文献
1931年以后,日本在中国大规模建设铁路,铁路既是日本运输军队和物资的交通线,也被视为日本东亚“建设”成就的证明。在日本主导的宣传图像里,高速行驶的火车被塑造为时代进步的象征。相反,中国方面的战争目标之一...
以别样文字写历史之重——阅读赵园先生著述的几则笔记 CNKI文献
知识分子的自省自觉在赵园那一代学人是融入生命的习性,尽管这以反噬自我作为代价。他们对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亲近,犹如植物之于广袤大地的情感,生命之于学术的热爱,你可以听到滋滋生长的爆裂的声音。...
下载(25)| 被引(0)
一赵园学术研究的领域经过多次转换: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逐渐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至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研究,近年来又出版了当代史的相关著作。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文”入“史”的转向最为重大和关键,不...
从“方向”到“边缘”的赵树理——以《卖烟叶》为中心的考... CNKI文献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学谱系中,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经历了从“赵树理方向”到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指20世纪40—70年代一种以农村阶级斗争、敌对斗争、路线之争为题材,具有主流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