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建构了自身的“智慧说”体系,对中国哲学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冯契自觉地将对美的问题的思考纳入...
《墨经》逻辑与数理学术史研究(1782-2009) CNKI文献
《墨经》是中国第一部科学著作,其中蕴含丰富的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由《墨子》中《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组成,为广义...
《墨学接受研究(隋唐宋金元)》是以史学和文化传播的视角相结合,探索和分析隋唐宋金元时期墨学发展的情况,同时考察这几个朝代墨学与其他学说的关系。绪论部分主要交代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然后理清民国以来墨...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自由,百家争鸣,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等。他们的思想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渗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人的文化基因。九十年代以来掀起“国学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
汪奠基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对现代逻辑的传入和普及与中国逻辑史的系统性研究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遗憾的是,至今专门研究汪奠基逻辑思想的专著甚少,大多文献资料只是对其专著的介绍与回忆,鲜有对其提出的逻辑...
墨家在先秦时代是与儒家并称的显学;墨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者思想的合集,历来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墨子的思想主张方面,对《墨子》的文学性研究很少。实际上《墨子》一...
清代乾嘉时期,墨学得以复兴。进至20世纪,西方文化的涌入促进了墨学研究的进一步繁盛。其时,关于墨学与西学、墨学与儒学以及儒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成为学者治墨过程中的关注点,他们希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为中国未来...
自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学界在佛教量论因明学这一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学术信息,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汉语文献中与佛教量论因明学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综述介绍...
《白虎通义》是在东汉章帝亲自干预学术活动的情况下脱胎的政治性文件。它上承西周以来的神学天命观,吸纳董仲舒《春秋》公羊学“天人感应”的基本思维模式,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框架,征引五经等今古文经学文本,折射出了东...
从文化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得以实现,离不开对本土文化的深入解析与有效汲取,换言之,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之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推动和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诚然,...
类比推理是重要的推理方法,我国古代及西方很早就对类比推理有了初步的研究。类比推理的实施对推动实现“同案同判”、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节约司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使案例指导制度发挥作用,我国...
北宋是中国传统经学与儒家哲学发展的转折和变革期,适应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论语》诠释也实现了重大转折与变革。《论语》地位空前提升,注家注本众多,流派倾向不一,流寓着宋儒的怀疑与批判意识,贯...
谬误问题是逻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在世界逻辑思想起源的三大体系中均有所体现。而在中国古代谬误思想中,尤以先秦两汉时期的谬误思想贡献最大、成果最多、最具中国古代逻辑特色。因而,有必要以先秦两汉时期的...
先秦老学主要包含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原始面貌,以及先秦哲人对相关问题不断研习所形成的学术发展进程等两个层面的内容。 老子为春秋时宋国彭城人,幼时学道于商容,历任甘国礼官、周柱下史、周征藏史等职,最终...
儒家与墨家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两家。在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同是“显学”,但是两家出现了墨子非儒和孟子、荀子批墨的现象,儒墨相非一直存在。从表象上看,儒墨两家存在相非的关系,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儒墨两...
100年前,一位名叫何德兰的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写道:"以孝作为所有社会与伦理体系的基石,是整个中国文明的根本原则。如果不能深知孝是所有中国人家庭、社会、宗教和公民生活的基础,没有人能够理解...
近代留学生的出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新闻史研究中,留学生的办报活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既面对着国外先进文化的熏陶,又面对着国内保守落后的社会现实。在两种环境的强烈的反差下,留学生群体有着...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除儒家和道家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学派,自秦汉以降虽然有漫长的沉寂过程,但其精神绵延不绝。 以秦汉为界,墨学的发展可分为实践与研究两个阶段,之前墨家团体仍在实际地活动着,之后其教派不存,而丰富的...
伍非百是现代墨学家、逻辑学家,是现代采用西方逻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比附研究中国先秦名学的积极推动者。具体体现在伍非百在名家、名辩和名理几个方面都作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