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康养型园林的需求不断增强。竹子四季常绿,淡泊、清高、正直,是人们的人格追求,常作为主景或配景在园林中应用。目前,我国竹子专类园的建设和改造概念...
本文以无锡寄畅园为题材探讨园林山水画的创作。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图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梳理和分析了江南园林山水的特点及人文内涵,在对古今江南园林山水画特点进行分析...
唐代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历来的园林学者对这一时期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唐代园林上承魏晋六朝园林的富丽豪阔、以自然山水为主要载体的园林风格,下启宋明园林的文人化、写意化、高度艺术化的审美倾向,是一...
“园墅”是涵括古代所有园苑类建筑的总称,在诸建筑类型中,最能体现古代士人对之作为精神空间的意义,也最具有文学和审美价值。江南素以名园墅称甲天下,又为文献奥区,故有清一代,园墅文献之撰、辑蔚成大观。这些园墅文...
同源于传统山水审美意识的中国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具有相同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两者彼此渗透、一脉相承,形成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伴随着古典园林发展的传统山水画,更早的形成...
本文从艺术史和绘画本体角度出发,系统地对辋川意象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揭示其从单纯的地域概念变成美学意象的过程,并明确辋川意象的定义:即以辋川山水为载体,蕴含儒释道三家思想,以“澄怀观道”,独抒性灵的文人画...
明清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顶峰时期,而明清时期浙北传统园林,代表了浙江地区造园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传统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逐步推进,使得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逐渐与现代人居建设产生...
“汴京八景”是自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并发展、对都城汴京地域景观的提炼,也是当时公共游览地的典型代表。北宋时期的园林普遍出现了公共性特征,城内外参与度较高的公共游览地也相继发展起来,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道人文景观,也是一道文学景观。在物质实体上,它包含着建筑、造山、理水、艺木等造园艺术;在意识形态上,它蕴含着文人的文学书写。园林不仅仅是建筑、山水和动植物的有序排列,也是文人在其间游赏...
基于园记文献的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及其流变研究 CNKI文献
两宋山水画风格发生了嬗变,本文希望通过对两宋私家园林园记文献的解析,对园记中的私园造园风格进行系统研究,解答与绘画关系密切的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是否也发生了转变。为此本文通过查阅《全宋文》和国图中华基本古籍...
唐代王维“辋川别业”的营建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研究 CNKI文献
唐代诗人王维将诗画创作方法运用于造园中,在辋川山谷中建造了著名的辋川别业,开创了文人造园的先河,且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范本。园主王维与挚友裴迪逐个吟咏别业中的二十处景点,形成了其辋川山水诗的集成《辋川集》,...
西安数千年的城建史中,传统山水园林传承并发扬着“山水文化”,“山水”与地景理论在大型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是先贤们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的结晶。在西安近现代城市公园的营建中,山水型公园,是城市公园中常见的...
文人园林是具有士气或文气的园林,书卷气或诗情画意是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是文人园林与其他类型园林的重要区别。宋代文人园林不仅是宋代园林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是自然与艺术、天工与人工的完...
计成是我国明末时期著名的造园理论和实践家,其编著的《园冶》是一本集实践经验与造园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巨作,一直指导和纠正着中国多年来的造园发展,其中的观点、思想、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具有指导和...
《拙政园十二景图》是文徵明晚年重要的园林山水作品,与画家1533年所作《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相比,这套图册虽然在册页数量上有所不及,但正如学者高居翰所说,其艺术成就较《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更高。文徵明十八年后再次...
中国园林堪称世界艺术的奇观。中国园林美学反映并体现了园林中一切与“尽善”、“尽美”相关的认知,它离不开与审美实践的相互印证,其表现出来的哲学的、生态学的、美学的思想极具中国特色。其涵盖的自然写意、奥旷兼...
襄阳习家池作为汉代名园,几度废兴,其功能和形式也在不断变换,由最初的私家园林转变为公共园林,最兴盛之时是无数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之所。明代造园巨匠计成将习家池作为传统郊野园林营建的典范,并在《园冶·相地...
本文选择以“江南园林”为切入点对南宋园林源流进行研究,着重探讨经历了宋室南渡这样政治性和地域性的变化,园林的传承及演变。以西湖为中心的园林营造在南宋的江南地区形成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在园林史研究中始终未...
在现代社会之中,如何让古老的苏州园林在现代都市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为琳琅满目的现代生命注入鲜活的血液?通过园林绘画、诗文等,把握园林在古今历史中社会功能的变化,是解读苏州园林的依据,同时也是保护与...
杨璧荧 导师:张晴 云南大学 2017-05-01 硕士论文
关键词: 拙政园 / 文徵明 /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下载(345)| 被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