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作为儒门经学的重要文献、《礼记》中的第十九篇章,以逻辑严谨、言简意赅著称。其详细地讨论了“乐”蕴含的微言大义,在系统性、思想性等方面很少被历代关于舞蹈思想的乐书律志超越。本文以“舞蹈”作为研究视...
老舍(1899—1966)是一位兼有小说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家、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的中国现当代戏剧家,他一生共创作了43部戏剧。这些戏剧在时空上横跨了中国现当代社会,串联起、反映出中国现当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历史...
儒家乐教,即“以乐为教”。它是将乐舞作为具体途径,把施教者欲传达之道德、情感、思想、观念等,内藏于音乐之中,通过借助这种形式优美、内涵高尚,能使人喜闻乐见的雅乐,从而在无形中影响受教者内心的教化方式。乐教与...
责任伦理,是儒学和伦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回顾儒家责任伦理的生发历史,荀子的责任伦理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对前人有所继承和发展的。战国时期,社会处于激烈变革之中,荀子在此背景下从事实践活动...
河北大学 博士 2022 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
张冲 导师:苏永生 河北大学 2022-05-01 博士论文
下载(75)| 被引(0)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作的地理名著,其中记载了许多与河流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为地理学、语言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水经注》帝王、圣贤故事为研...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概念。《庄子》中的“真”含义丰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真”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庄子》文本中的66处“真”,梳理出庄子之“真”的三重含义:纯真无伪的“道”之精华、存在的本相、德...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推动中国近代教育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系统,他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推动中国传统教育逐步向近代教育过渡。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
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时代背景下,特色高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切入点逐渐转入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儒家文化教育成为诸多高校与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儒家文化蕴...
在中国金石学上,曲阜汉代碑刻见证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又很好地记载传承了儒家文化。曲阜汉代碑刻无论是在学术史,还是在艺术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其数量居全国碑刻之首。济宁地区保留至今的汉碑有40余方,仅曲阜就...
今天是一个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而孔子则又是中国古代的至圣先师,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关于孔子有多种解释路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呢?中国近现代时期的学...
五四前后郭沫若对孔子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之思考 CNKI文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釜底抽薪式的清算,一大批激进学者如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纷纷加入到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批判当中。然而,在对孔子儒学的一片讨伐声中,曾开五四时期创造风气之先的郭沫若却...
动物观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目前学术界对先秦时期动物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学史、动物文化史以及动物伦理学等方面,但有关先秦儒家动物观的内容、特征、实质等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分类 号:1 2 0 6.6 单位代码:1 0 6 36 密 级:公开 学号:2 0 1 8 0 208 0 1 6 成 4if範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文 论文 题 目:红柯创 作 ...
邱婷 导师:邓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06-30 硕士论文
下载(288)| 被引(0)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审美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我们理解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观和历史观、政治观都有一定的助益。新时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时代对文艺审美性的追求越来...
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中,郭沫若或许是介入现实最直接也最深入的一位,他并非是被时代的浪潮裹挟向前,而是主动走在时代的前端,无论是弃医从文、投笔从戎还是潜心学术、出仕从政,都可见郭沫若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敏锐感召...
庄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春秋与战国战争极其频繁,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给予庄子深刻的思想冲击,这为其批判昏暗政道提供了现实基础。庄子极有可能是楚国贵族后裔,广博的知识见闻令他有着...
“礼”在意义上是中华文化中所独有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礼”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春秋战国时期,王纲解纽,诸侯竞权争霸,权贵们对“...
《天主实义》作者在文本中设置了“中士”和“西士”作为对话双方,就本原观、灵魂观、为善论和伦理观等论域展开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我们发现西士的宣教立场虽然十分鲜明,但却诉诸于推理-论证;中士,似乎是被设计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