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逻辑三大源流之一的因明学,在14世纪通过翻译佛教经书而传到蒙古地区。翻译的众多佛教经书里《甘珠尔》《丹珠尔》最为出名,被世人所知道,被后人所研究。在蒙古文《丹珠尔》中包含近八十篇因明学作品。《智慧之源...
论玄奘因明成就与文化自信——与沈剑英、孙中原、傅光全商... CNKI文献
玄奘因明的伟大成就应向国内外广而告之。它是汉传因明具有文化自信的根源,是汉传因明立足于世界因明之林的雄厚资本。当代因明领域诸多重大理论的争论都与未搞清因明学科的性质有关。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提示,因明学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指顾之间窥基的《因明大疏》由日本回返汉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学者对汉传因明“唐疏”的研究亦有百余年之久。这一研究历程处在东西方文化激烈交锋与深度交流的新融合时代,经过近代的复苏、...
自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学界在佛教量论因明学这一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学术信息,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汉语文献中与佛教量论因明学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综述介绍...
百年来佛教量论因明学发展跌宕起伏,自1982年2月在北京召开抢救因明座谈会之后,“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成了当前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佛教量论因明学是当今汉传因明与藏传量论交融发展的结晶,“量式...
目的人们接触每件事物之推理,依据已知事件比较后,并试图推测未知事件,此种能力是天生,且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中医经典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以至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皆已验证具有逻辑思维脉络。...
汉传因明是以汉语为载体的佛家论辩逻辑。汉传因明的研究中有很多争议的问题,例如同品、异品的概念、除宗有法说、因明的逻辑性质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在对汉传因明与逻辑的关系、汉传...
日本因明传承唐代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是汉传因明的余脉。然而,唐代汉传因明不久即衰,自中唐以后日渐衰微。至宋代仍有余响,元代则毫无声息。明末虽重拾宋代余绪,但已不见唐代正脉,有摸象之讥。自明末至清数百年间,因...
文章比较了陈那《理门论》与法称《正理滴论》在论式方面的根本差异,指出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因明体系;论述了陈那论式与法称论式在逻辑原理方面有根本不同,指出了王森先生关于法称在逻辑原理方面完全接受了陈那因...
佛教世界与《因明正理门论》宗、因、喻关系再辨析 CNKI文献
《因明正理门论》重在立破,宗、因、喻组成的"三支论式"沟通信仰的现量世界与名言思辨的比量世界,体现启发立、敌之智并证成所立之宗的独特推理形式。通过因喻,喻宗,因宗以及立破规则四个方面,辨析《理门论...
量论因明学是因为辩论的需要而产生的。量式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必须恪守的众多规则之一。量式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早期耆那教和正理派富差耶那提出的十支论式,到正理派确立的五支论式,以及后来集大成者陈那改造的三支...
文章对因明推理论展开了研究。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为自比量、正因和似因,为自比量是藏地学者认同的真正的比量,有正因才能得出比量,正因是推理的依据,推理的形式就是二支论式。二支论式是在三支论式基础上省略喻支...
公元5世纪末,印度各派哲学思想盛行,其中不乏一些外道理论,使佛教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威胁。为破斥外道,弘扬佛法,陈那论师在其代表作《正理门论》一书中对古因明理论进行改革,提出九句因、因三相、三支论式等学说,并对...
因明这门古代的学问中,虽然有辩论术、逻辑学和认识论三方面的内容,但是就它的核心来看,则无疑还是属于逻辑学的范畴,属于有效的推理形式及其规则的探究。本文即旨在阐明陈那、法称有关有效的推理形式及其规则的探究,...
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走了大半个世纪的弯路。不少因明研习者从20世纪初起便丢掉了唐疏的优良传统,学日本、学欧美、学印度,照搬了许多错误结论。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认为,从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
汉传因明是在汉地传承与发展的因明,从古至今,已呈现出明显的五个发展阶段。本文以两条交织的主线贯串于五大发展阶段,其一是汉传因明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和概况,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石,二是对汉传因明传承与发展状况的考察...
国内外因明专家对陈那因明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做了很多铺垫。但是遗憾的是,部分因明专家由于对基本概念(同、异品)的错误理解,因而不能正确地刻画九句因、因三相、三支作法的逻辑形式。更...
本文通过对印度哲学一般特征的考察,揭示出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印度逻辑,认为佛教逻辑以解脱道为其最终旨趣。论文首先对量论与因明进行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厘清了长期以来对量论与因明认识上的...
本文以汉传因明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论证法称因明的演绎逻辑体系与陈那因明的非演绎逻辑体系有根本的差别。本文以玄奘的"唯识比量"作为标尺,论述法称因明在认识论、逻辑和辩论术三方面全面改造了陈那因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