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旗后裔记忆书写研究 CNKI文献
京旗文学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组成部分。从北方古老部族时期的“讲古”习俗开始,口头叙事传统层层累积,为世人留下了诺多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口承文学、艺术瑰宝。以萨满教文化为核心的口承文学——满族“说部”,对...
刘明
导师:钟进文
中央民族大学
2019-06-08
博士论文
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南阳大调曲子研究 CNKI文献
大调曲子又称鼓子曲,是河南的重要曲种之一,亦是南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曲艺之一。其历史悠久,唱腔丰富,风格质朴,雅俗兼备,内容极为丰富,在我国曲艺音乐中实为罕见,是中原地区优秀的文化遗存之一,对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和...
闫榀
导师:卢笛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6-01
硕士论文
写给老曲艺人的一曲挽歌 CNKI文献
《天命》的剧名来自清末咸丰时期的岔曲《待时听天命》,“待时听天命,归隐山中,满怀气不平”。一曲唱词,既是传统文人胸中的懑闷之情,亦是传统艺术尴尬境地的真实写照。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集贤弘艺文化...
张悦
中国艺术报
2019-01-07
报纸
清代北京俗文艺演变与旗人社会研究 CNKI文献
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运用戏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交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官方档案文献、文人笔记、戏曲曲艺文本,系统梳理清代各个时期北京城市旗人社会与俗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戏曲、曲艺等俗...
刘尧晔
导师:刘祯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06-30
博士论文
北京城区八角鼓票房考:1976-2016 CNKI文献
八角鼓票房是清代末期在北京城区兴起的一种民间曲艺爱好者的自娱性组织。此传统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1976年后又逐渐恢复。本文采用口述史和田野志相结合的方法,以清末至“文革”之前的北京城区八
刘禹
导师:吴文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06-30
硕士论文
晚清民国北京旗人戏曲活动研究 CNKI文献
晚清民国北京旗人的戏曲活动研究,是笔者对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特定人群戏曲活动的梳理与讨论。得益于旗人在北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戏曲活动介于北京市井梨园戏曲活动与宫廷戏曲活动之间。旗人对戏曲的喜爱由来已久,...
梁帅
导师:孙书磊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3-10
博士论文
北京旗人与北京曲艺 CNKI文献
曲艺,是以"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古代,有称其为"百戏"者,有称其为"杂耍"者,亦有称"曲艺"者,但曲艺的正式定名出现较晚,由"中华全国曲艺改进筹委会"于1...
杨原
满学论丛【第六辑】
2016-06-17
中国会议
聊城八角鼓变迁研究 CNKI文献
八角鼓,古代时满族人用于自娱自乐的一种乐器,用手指或手掌拍击鼓膜使其发声,鼓身是由八块木料制成八个角形状,因此而得名八角鼓。八角代表清朝的八旗,也是蕴含着八旗团结的意思,八角鼓边打边...
于秀慧
导师:何丽丽
聊城大学
2016-04-01
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