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俗画家王大观,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他的著名风俗画长卷《残冬京华图》中,无处不体现着对北京的热爱和对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眷恋。说起老北京生活习俗,过年可是一个热闹话题。《残冬京华图》所描画的正是老北...
朝阳初升,北京城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大爷大妈们早早走出家门,练早儿遛弯儿。红领巾们坐在二八大梁上,被父亲有力地蹬着自行车送进了学校。虽然冬日的大清早儿有点寒意,不过那烟筒中生炉子的白烟却给这北京清晨多...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历史系教授董玥在《民国北京城:历史与真相》中指出,在天桥这个地方,"过去"以旧的物品的回收与再流通的方式,得以在"现在"存续下去,并成为后人固化城市记忆、再现~#...
长镜头$$ 疫情的冲击还未过去,北京城市民宿行业又迎来“最严监管”。$$ 为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等住房政策,防止利用居住小区房屋经营短租带来的治安、扰民等问题,2020年12月2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
【编者按】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十三五”圆满收官,首都站在新起点,北京商报特别策划了一组关联报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方面,借由地铁线路...
邱华栋:以百科知识与想象力,进入三千年城市生命体 CNKI文献
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在《伦敦传》中讲述了伦敦的魅力在于这座城市充满了尚未探索的奥秘,“人们在伦敦持续居住,已经超过两千年;那是它的力量,也是它的魅力。它提供了持久永恒、根基坚固的感受。它的历史...
郑周明 文学报 2021-01-21 报纸
本报讯记者王雨苗报道:1月20日大清早,冠名“太行号”、绘有太行山水图的G682次高铁列车便静候长治高铁东站,即将载客驶出太行山,直达首都北京。$$ 这是我市继郑太高铁开通后又一个值得欢庆记录的时刻——长治始...
王雨苗 长治日报 2021-01-21 报纸
关键词: 北京城
下载(0)| 被引(0)
《吆喝》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记者,也是《尤利西斯》的翻译者萧乾先生的晚年之作,文章以其特有的趣味性与地域性文化内涵,记录了老北京城曾经的时代印记,承载着中国文学对中华文化的独特审美情怀。但在历史的长...
历史上的永定河哺育了北京城,奠定了北京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还造就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文化带。由于流域的"超载"发展,20世纪后期永定河一度枯水断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永定河开始重现...
小雪、大雪节气一到,我国北方就开始飘雪了。每年冬季的冰雪固然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可也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人们打雪仗、堆雪人、赏雪景、滑冰、踢冰球、冰窟垂钓等等。那么古代呢,人们遇到冰雪极寒天气,又...
民间有三句话概括了北京城与水的密切关系,一曰:"自古无水不建都。"北京城坐落在华北平原北端,西有太行山,北有军都山,东北是燕山。远古时代气候温暖,山林茂密,雨水丰沛,造就了这片冲积小平原,...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建城三千年,定都八百年"的历史。很多人都想去首都北京参观,但是北京城太大了,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宏大格局。如果我们初次来到北京,该如何快速认识这座城呢?那我们就...
通州运河与北京城的历史密切相关,河道周边区域留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分为运河遗迹、寺院遗址、运河村落、运河遗物,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通州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运河的保护主...
豫东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经数千年兴衰起伏,周口大地更加生机勃勃、文化丰厚,中原港城扬帆起航,绘就出多姿多彩的生动画卷。$$ 沧桑黄泛区,在屡经黄河泛滥、饱受灾难之后,广大人民勇于抗争,不屈不挠,...
近日,京味儿作家刘一达的新作《典故北京》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刘一达积二十多年心血采访创作的有关北京人文历史的散文集,全书分两部分,上篇引经据典,下篇谈天说地,探寻老北京三山五顶、五大镇物,趣说造...
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是1420年12月8日,到2020年12月8日是整整六百年。$$ 明代京师及其核心...
晋宏逵 甘肃日报 2020-12-24 报纸
王府井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不仅北京人爱逛,外地人、外国人来北京,王府井也是必去的"打卡地"。王府井有两个闻名的大商场,一个是百货大楼,另一个就是东安市场。但若论历史,东安市场比百货大楼"年长&...
讲好永定河故事,构建具有流域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 CNKI文献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以雄伟的太行山脉和横亘其中、东南流经平原地区的永定河——"一山一水"为骨架的带状文化区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生态良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脉绵长,与北京城关系密切,...
韩石山先生大文《邵燕祥先生的身世、学历与文笔》(载《文学自由谈》2020年第4期),于邵先生去世第三天在"文学自由谈"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可谓读者了解邵先生其人、其文的"及时雨"。国庆前夕,我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