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刘宝俊教授撰著的《严学宭评传》一书,于2020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严学宭先生(1910—1991)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民族学家。民国时期就读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特别研究生,历任...
英美语言存在大量的头韵,头韵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强化语言的对比性,使语言简洁明快,还能强化语言的讽刺意味,基于头韵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其被广泛应用于英美文学创作中。而中国的散文语言则不同,明...
文章指出《音韵学教程》第五版存在的一些疏误或不当之处,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 《音韵学教程》第五版 / 疏误
下载(3)| 被引(0)
声律是桐城派文论的一个理论范畴,桐城派古文家论述颇为丰富,姚永朴的文学批评对桐城派声律论有所总结。其在对照齐梁声律论与历代音韵学的基础上,熔铸唐宋古文家及桐城派以气势声调为要点的声律论,讨源于经学,...
作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是中国诗词英译史上的一次革新,其理论对中国诗词英译和英语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刻启迪。该文运用典例分析了诗词英译中的"三美论",以期对...
汉语富有音韵美,这是一个语言学常识。但汉语的音韵美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在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过程中,究竟该怎样体验并呈现汉语的音韵美呢?于今,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回答的常识性问题,而是需要刻...
该文运用语音学、音韵学相关理论,对12首宋词的音节进行了响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婉约词发音比豪放词微弱,主要表现为:婉约词的声母使用舌齿音多于豪放词,使用牙喉音少于豪放词;婉约词的韵母比豪放词开口...
梁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期刊
诗歌叠词往往兼具语意、语音、形态三维美感,而在翻译中,中英语言结构与音韵结构的差异性为再现诗歌叠词美设置了重重障碍。障碍虽使诗歌叠词"三美"的完美传译遥不可及,然而通过对英语与汉语自...
赵振铎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一生勤勉,笔耕不辍,论著等身。整理赵振铎先生的学术发展脉络、研究其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可为当代中国语言学、辞书学发展提供参考资源及理论借鉴。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声乐的演唱艺术是包括民歌、戏曲等多方面在内的综合概念,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民族声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因此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与运用与我国的...
数字人文合作研究实践——以汉语历史语音库共享研究... CNKI文献
以"汉语历史语音库共享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人文学科、图书馆及其他学科的合作研究为例,阐述人文学科内部合作、图书馆与人文学科合作及其他学科之间合作研究的具体情况与经验。从"问题...
散文是一种灵活轻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语言既具表意功能,又具美学功能。《荷塘月色》就很好地体现出了散文的这两种功能,全文语言朴素自然,情景交融,具备深刻的美学感染力...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从跨学科视角窥见古诗教学的魅力 CNKI文献
古诗是冻结了千百年的"栩栩如生",是凝聚了情与景的"字字珠玑"。然而,由于距离之远、修辞之异、表达之别,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不能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思。以跨学科理念指导古诗教学,不仅...
"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分别应该用在首句借韵还是尾句借韵上,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并存,一直未有定论,现实中的引用情况也是公婆各说各的,让人无所适从。从词语的源流及其内在的逻辑来看,应该...
有启发性的原创广告文案作品是广告活动各环节的润滑剂,而语言便是形式多样的文案写作中的关键因素。诗歌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脉搏,在广告文案写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由此出现了诗歌广告文案。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探讨...
学生品悟古诗文时,有了教师的指导更能入情入境,降低学习难度,课堂教学才能更高效。本文根据汉字字形的构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诗体结构之美,根据汉字字音的构成引导学生从平仄、押韵、节奏三方面品味古诗文的~#...
一、通过凄美的神话故事导入,创设优美动人的情境因为屈原的《湘夫人》取材于舜帝(湘君)与娥皇、女英二妃(湘夫人)的神话故事,所以笔者在上课前饱含深情地跟学生讲述了湘妃竹的来历:舜帝南巡到九嶷山,不幸病逝,并葬于...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歌体,句子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的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思想博大,意境悠远。部编义务教育...
关键词: 张志和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古诗词 / 《清平乐·村居》
下载(0)| 被引(0)
意境美意境美是古诗词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词好坏的关键。何谓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的交融契合。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没有诗味,主要看意象;而诗美不美,有没有意蕴,主要看意境。因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