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乡村共同富裕路径研究——以潍坊市洼里... CNKI文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索村庄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多年来统筹利用村庄发展资源,在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村...
“互联网+”背景下山东省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CNKI文献
大数据、"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积极开展农业大数据运用,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应用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
裴李岗位于河南新郑县的西北,距城关约7.5公里,遗址在村的西边,与村子紧接着。双洎河由北向南从遗址的西边流过,然后折流向东。遗址处在河湾北岸的一个岗上,高出河床约25米。地势大体上由西北向东南狭长,地面上很难见...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对立论,戴震提出了"理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论。戴震认为,理欲关系的实质是絜情与同欲。戴震运用"自然"与"必然"这一对范畴论述了理欲的统一...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适应的骨折整复方案,给予常规整复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
随着电力业的高速发展,农电工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日益增长的农电工人员需求与其相对薄弱的培训工作不相适应,导致农电工人身事故频发。农电工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传统的培训方...
加强和完善农药行政管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行政管理问题。研究农药行政管理的对策措施是新时期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农药是一种有毒的特殊商品,它一方面对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
2017年,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方面的一系列工作获得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三农"热点舆情总量为1 261条,同比增6.77%,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等方面成为媒体关注的焦...
为保障韭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设计开发了基于Web Gis的韭菜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以GIS技术和Internet技术为支撑,包括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公众查询系统3部分。信息采集系统具有数据录入、数据修改、数据定...
中药材初加工是为了保证药材纯净,保持有效成分,利于药材干燥,方便按质论价。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首先是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分离不同药用部位,整形、分等,然后将药材加热处理,既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
名教自然之辩是天人之 辩在魏晋 时代的独特展现,因而也就是对人文原则与自然原则分裂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王弼持“名 教本于自然”论。他通过化当然为自然而建构道德本体,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儒家价值体系 ,但对理...
从朱熹到王阳明:理性自觉原则向意志自愿原则的转换 CNKI文献
为了论证传统道德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朱熹首先设定与论证了形上之理(本体)。朱熹学说通过强化理性自觉原则,完善了传统道德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传统道德的绝对权威,但是,其绝对化倾向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道德的僵化和异...
戴震以自然而必然的人性“一本”作为理欲之辨的理论基础 ,以有物有则来阐述理与欲的关系 ,以推己及人的恕道来求得达情遂欲进而实现道德理性。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逻辑结构 ,其存理于欲的理欲观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确当的...
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向来是儒学的主题之一。在原始儒家那里,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知识如何服务于道德,知识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在理学中,道问学总是服务于尊德性这一目标。由于脱离了知识从而失去了真理的内容...
先秦汉唐以"道"为中心的哲学,在宋明时代被转换为以"理"为中心的哲学,这就是"道的理化"现象。"道的理化"倾向在社会生活中造成了许多极为消极的后果。戴震对于宋儒这种将&qu...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体立身行事的依归,是个...
任万明 李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1期 期刊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准确率及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1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其中男性144例,女性166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1周~16年,平均4个月。其中荨麻疹75例,湿疹...
《孟子·告子上》云 :“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人是一种能够自做主宰的动物 ,因而人需要有精神...
《庄子》提出的“逍遥游”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亦成为郭象理论的归宿。从性分论这种本体论出发,郭象认为,最佳生活方式在于追求符合和顺遂主体之真性的生活,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追求一种即世间的逍遥。适性逍遥说显示了...
任万明 王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4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