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划分了高寒、荒漠、半荒漠、亚热带森林灌丛、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温带森林灌丛、热带森林灌丛8个类型的放牧系统。放牧系统经历了...
分析我国草原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比较国内外草原生产力。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余年中,我国一部分草原产草量下降,局部变化不显著。世界草原对畜产品生产的贡献率为40.08%,中等收入国家为67.35%。全球24.1%的牛肉和31....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的思想萌芽;包括2个亚阶段:环境健康与生态系统的知识积累,生态系统健康的思想准备。第2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学的形成;包括基础理论构建与方法论构建...
作物与家畜是农业系统的核心组分,相互作用推动农业系统不断进化。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中,作物生产与家畜生产之间构成较为完整和通畅的物流与能流网络,它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原始的食物收集系统(OHF)→原始的作物-家...
关键词: 农业 / 作物 / 家畜 /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下载(887)| 被引(59)
从牧草生长、种群、群落、土壤和生态系统5个方面分析了放牧的作用、机理与途径。放牧改变牧草的物质与能量分配格局,多途径地诱导牧草的补偿性生长,取决于放牧制度等因素。放牧还改变种间竞争格局、调控种群更新,以及...
放牧家畜的践踏作用是家畜作用于草地的 3个途径之一 ,相对于采食和排泄物的作用具有作用时间长、直接作用的草地组分多和效果持久的特点。家畜践踏损伤牧草、埋实种子、促进萌发 ,减少凋落物的现存量 ,增加土壤的紧实...
依据草原发生学原理,确定了阿拉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参照系统,用当地水热因子重建参照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组成等主要特征,作为评价现有草地健康的参照指标。根据多维生态位理论以及地境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
重牧退化的肃南高山草原和环县典型草原 ,群落的α多样性、Cody指数描述的 β多样性、营养功能群多样性和生活型功能群多样性随牧压下降呈上升趋势 ,固N功能群多样性和高山草原Bray Curtis指数描述的 β多样性呈相反变...
甘肃马鹿冬季放牧践踏作用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评价 CNKI文献
确定了草地上路径的密度、宽度、深度和土壤容重等 5项放牧家畜践踏作用的观测指标 ,用该 5个指标构建了 2个践踏综合指数 ,定量了甘肃马鹿冬季放牧的相对践踏强度 ,其可信度和可行性较高。定义了放牧践踏强度 ,根据冬...
在刈割干扰下 ,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进程中植被从沙蓬 (Agriophyllum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 (Lespedeza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 .物种增加速度初期快 ,后期慢 .退耕后恢复初期的新增物种主要是沙蓬和...
动物生产层是草业系统的传统构件和标志性组分,是草业系统核心生产力的表达途径,其发展水平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准之一。它是多组分和多途径的耦合系统,具有多功能性,是可控的资源循环系统和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系统。动物生...
民勤县是我国乃至全球沙漠化及其防治的"模式标本"。历史上,民勤土地沙漠化与大规模垦荒种植所构建的农业系统呈现一一映射关系,是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斗争与融合的产物。民勤现行农业系统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
关键词: 民勤 / 沙漠化 / 草地农业系统 /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下载(476)| 被引(15)
放牧对牧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氮、碳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CNKI文献
研究放牧对草地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对于揭示草地放牧演替的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 ,家畜放牧对牧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C和N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可以分为生理伤害和生理恢复 2个阶段 .放牧通过改变草地...
依据草地对放牧的生理响应 ,用牧草生理低限 (PLL)、生理上限 (PUL)和再生长期 (R期 )长度 /放牧期 (G期 )长度的比值 (R/G)等指标 ,构建了放牧草地健康评价的生理阈限双因子法 ,并以光合作用及其相关参数分析了多年生...
增强的UV-B辐射对黄瓜(Cucumis sativus)不同叶位叶片生长、... CNKI文献
在植物生长室中 ,黄瓜植株第 1片真叶出现后 ,用人工UV B光源照射 6 0d ,测定植物各叶位叶片的生长和生理活动 .结果表明 ,UV B辐射条件下 ,植物出叶时间被延迟 ;叶面积和叶干重下降 ,降幅与叶位高低正相关 ;叶片含水...
为了揭示甘肃马鹿放牧行为的季节差异及其与草地状况和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夏季和冬季在祁连山高山草地进行了观察研究。夏季,甘肃马鹿在灌丛中的采食速度从出牧到午间逐渐加快,午后至归牧变化趋势不明显;觅食速度日动态...
田间增加紫外线(UV)辐射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CNKI文献
两个增加的UV(UV-AB,280~400nm)辐射强度分别相当于大气臭氧减少3.6%和5.1%时增加的UV-B辐射。UV辐射增强明显降低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大豆生长受抑程...
鹿类包括麝科和鹿科,后者通称鹿。鹿类自然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南美洲40°N以北地区和西南非洲,我国是鹿类和鹿科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活动对鹿类分布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我国养鹿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