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订的自适应Palmer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规律的研究 CNKI文献
本论文在分析比较各类不同干旱指数的基础上,选择自适应PDSI(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作为分析中国干旱气候变化的指标,并对SC-PDSI中持续因子的计算方法作了适当改进。本文还采用物理意义清...
根据1961 ̄2004年海南岛18个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海南岛干旱强度与干旱覆盖范围,诊断了海南干旱强度与干旱范围的趋势和变化,并重点分析了2004年的干旱情况。研究发现在过去44...
为提高对南海波浪场的认识,采用基于多卫星融合的2009年9月~2011年11月的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有效浪高格点数据对南海浪高的月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南...
提出基于距平分析的Argo海表温度场(SST)重构方法,即在Argo浮标观测点提取温度距平值序列进行Kriging插值生成距平场,并叠加气候态SST的方法重构Argo海温场。以Argo数据相对稀少的2003年8月份和Argo数据相对较多的201...
为检验南海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效果,利用2010年和2011年3—11月的观测资料,通过计算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统计参数和线性回归分析对南海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进行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有效...
为探索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用Argo剖面浮标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简称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时,可能引起Walker环流加强(减弱...
利用1960-2000年西南地区包括(川、渝、黔、滇四省(市))91个气象站的小时降水量自动记录信息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西南地区过去40年间逐月逐日逐时的降水频率和降水比率。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各地各季逐时降水最大频率出...
基于WebGIS和WebGL的气象数据可视化模块及其应用 CNKI文献
近年来,随着HTML5以及Web GIS和Web GL技术的提出,基于网页的气象数据可视化逐渐发展起来,气象元素的特性显示和具体的地理信息得以结合。Web GIS是利用交互Web技术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技术,核心是于GIS中嵌...
基于WRF/Chem的空气质量预报平台的搭建及其对PM_(2.5)预报... CNKI文献
移植了在线耦合的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3.5,基于B rowse/Server(B/S)架构,借助HTML、Perl等脚本语言,设置"中国南方广东省"双重嵌套,初步搭建起针对上述区域的多尺度空气质量网络化预报平台。并以发生于201...
为探索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与热带气旋的关系,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和南海SOTA实测资料,对TC的影响做了统计分析。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与同步西太平洋TC个数不存在线性相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1月SOTA滞后5~...
2002年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的研究 CNKI文献
根据2001年1月—2002年12月广东沿海赤潮实况与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结果表明:在大万山海域出现六级强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生赤潮;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北靠东亚大陆,南面广阔的南海海域,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具有典型的季风特征。本文对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与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的相关分析,阐述大气环流异常对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南...
考虑波浪影响的警戒潮位核定规范在深圳沿海的应用 CNKI文献
以深圳沿海为例,对考虑波浪影响的《警戒潮位核定规范》在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核定深圳市警戒潮位值,对深圳市沿海防潮能力、防潮重点区域及历史潮灾情况进行了调查梳理,建立了堤防能力和潮灾...
表面海流和海面风在海上漂浮物漂移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风和表面流在漂移运动的贡献系数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可,因此本文以2011年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内部演习为例,根据海表面海流、海面风等海洋要...
2009年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CNKI文献
为探讨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灾害的影响,用实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SOTA,)与中国气候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2008年12月~2009年2月)西太平洋暖池...
为探索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次表层水温对南海季风的影响,用Argo剖面浮标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时,翌年南海夏季...
为探索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计算了1986年的7个台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结果:台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台风环流内水温、气温均是下降趋势,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夏季台风环流内,感热会出现...
为探索南海北部近海海域的海气耦合机制,用直接观测法,研究了南海北部近海海—气界面通量变化,结果表明:夏(冬)季感热通量出现负(正)值是主要现象,夏季感热通量比冬季小;冬季、夏季的动量通量均是负值,冬季大气传输给...
用Argo剖面浮标等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Subsurfac OceanTemperature Anomaly,文中简称SOTA)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太平洋-印度洋暖池SOTA偏暖(冷)时,当年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