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曲的"现代"不是时间范畴,也不是题材选择,不应是现代思想的宣教工具,不应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而是具备现代性品格的戏曲创作与演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戏剧转型时试图用散文化的话剧取代韵文式的戏...
美育全面进入公共教育领域,是中国当代教育理念的重大跃迁,让教育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知识传播和技能传授的范畴。审美鉴赏和艺术实践是美育相辅相成又截然不同的两条途径,都应包括戏剧教育。戏剧教育侧重于培养合作精神...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是戏曲演员最重要的基础舞台手段,程砚秋将它们称为"四功五法",引出无数争论。究其根源,"手眼身法步"的表述与武术同源,如断句为"手眼、身法、步...
关于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得失,"分工论""话剧加唱""程式与程式化"是相关讨论中最复杂的三个理论问题。在戏曲现代戏创作领域建议京剧等古老剧种和新兴剧种有所分工的"分工...
《阿甲戏曲笔记》是阿甲从一九五九年到逝世的一九九四年期间随手记下的一些感想,由其两位公子符挺军、符丐君和弟子王永敬共同整理完成。阿甲延安时期参与了平剧研究院的工作,从京剧表演开始,此后一直是导演和研究领...
2021年,浙江婺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楼胜在戏曲界掀起了“楼旋风”,荣登“梅花奖”榜首,且成为这一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楼胜以其多年刻苦训练而形成的惊艳全场的绝技,唤醒了戏曲界对技术在戏曲表演中的关键性作用的深...
20世纪戏曲的艺术形态出现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动因主要源于"戏曲现代化"的迷思。戏曲的"现代化",包含了戏剧内涵、戏剧形态和戏剧体制这三大方面,当其涉及戏曲艺术形态这一根本特征时,立刻遭遇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既重视戏剧的社会功能,也始终在努力处理传统戏剧与当代社会的关系,这是"红色戏剧"的两大主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论戏曲》就已经揭示这两大主题,前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戏...
在全国戏曲领域推行与建立导演制是"戏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戏曲》杂志1950年8月25日主办的"如何建立新的导演制度"座谈会,全面讨论了建立导演制的意义、目标与路径。但参会者对传统戏曲的演剧...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并非鲁迅的原话,而是由鲁迅有关木刻的信中的一段话演变而成。鲁迅的原意是希望初生的木刻艺术更多表达民族性的题材,它隐含了对跨文化传播过程的民族独特性和差异性的肯定。但是...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其本质是由演员扮演戏剧人物。戏曲将所有戏剧人物按表演特征归类为生、旦、净、末、丑等,并称其为脚色,演员按脚色归为不同行当。各脚色的演员都要司职扮演无...
新中国戏曲70年历程中,传统戏的生存既幸运又曲折,历经从禁戏、纠偏到传统戏退出舞台的波澜,改革开放后终于获得正常的生存环境;现代戏始终是最受重视的戏曲类型,虽有不少优秀作品,但是一直受非艺术的工具化理念影响,...
戏曲诞生以来,与戏曲表演美学相关的资源与论述极其丰富,但建构戏曲表演美学的完整体系还需要努力。古往今来的戏曲理论家、美学家对戏曲表演理论的深入研究,是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坚实基础。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京剧《文明太后》表现北魏冯氏太后的统治,将冯太后塑造得高大伟岸,全力贬抑她的对立面献文帝;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重塑了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形象,按"革命烈士"的理想将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完全扁平化...
关键词: 当代戏剧 / 《文明太后》 / 《郁达夫·天真之笔》 / 《云阳壮歌》
下载(213)| 被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艰难探索才找到的正确思想方针和发展道路,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
戏曲现实题材剧目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尽管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确实以历史故事的戏剧化演绎为主,然而现实题材从未缺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义的现实题材剧目即"现代戏"~①的创作被赋予了远远超出艺术范畴的价...
1948年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摧枯拉朽般的趋势打败国民党,次年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具有强烈理想主义情怀的新政府决不满足于军事胜利和政权更替,更要在所有方面——包括戏剧——建立一个全新的...
2020年的中国戏剧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创作演出被迫中断。疫情稍有缓解后,各地戏剧院团就展开了自救,演出陆续恢复,并创作了京剧、昆曲《眷江城》,话剧《热干面之味》等优秀作品。在各地大量出现的脱贫攻坚主题新...
2019年的戏曲发展进程,通过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戏曲类参演剧目,可以清晰地看到题材正在走向丰富性与多样化。透过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张火丁新版程派《霸王别姬》和莆仙戏《踏伞行》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