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时的容量难以测量和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放电过程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提取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中特定电压区间放电时间作为健康因子;接着,构建双向极限学习...
为4 A·h的21700型锂离子电池研发了蜂巢式液冷电池模块,并通过搭建的试验平台测定其充/放电过程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25℃环境温度下,0.5C恒流-恒压充电和1C恒流放电过程中,电池模块的最大温差均被控制在2℃以...
为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效果,研发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基于单体电池的最大发热功率测试结果,建立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的冷却/加热系统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供液系统、冷却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传感...
为了维持动力电池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应使电池模块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和温差维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为此,提出一种新型蜂巢式液冷动力电池模块,该结构内部设有进/出口导流板且电池呈蜂巢式分布,冷却液体与电池呈36...
关键词: 单体电池 / 数值模拟 / 蜂巢式液冷动力电池模块 / 实验验证
下载(323)| 被引(13)
针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特性,以3.2 Ah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模型。分别对锂离子单体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热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温升呈...
为研究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根据SOH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定义以及电池的二阶电阻电容(resistance-capacitance,RC)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基于恒流充电阶段电池电压曲线的SOH估...
为解决锂离子动力电池(简称电池)散热问题,开发了适用于圆柱状电池的新型蜂巢式液体冷却模块.基于ANSYS FLUENT平台建立其三维热模型,对电池模块散热结构进行传热特性仿真分析,并利用试验平台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
针对传统电容式均衡电路均衡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具有两种环形拓扑结构的链式双层环形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并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采用不同电压分布时的均衡效果,并与双层环形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和链式双层开关电...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以3 200 m A·h、3.67 V圆柱形三元材料锂电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充/放电倍率的热特性试验和低温加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大以及环境温度的降低,电池温...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散热和低温条件下加热的新一代液冷热管理系统,研发了电池包制冷/加热系统实验平台。根据新一代液冷电池包的结构特点,在完成实验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选型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平台搭建...
"多能互补"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也成为我国应对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为提供本科生教学实践平台、研究生工程试验平台,研发了车用风-光-电互补储能系统试验平台。在明确试验平台功能的...
针对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作为能量源的电动汽车用复合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了一套具有再生制动功能的复合能源系统实验平台。根据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特点,在完成平台结构总体设计及各子系统部件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平台搭...
针对摩擦式无级变速器存在打滑以致动力传递能力受限,而非摩擦式脉动无级变速器结构复杂等,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非摩擦式活齿无级变速器inmCVT。它沿用摩擦式无级变速器中的锥轮变速机构,但用活齿啮合直接传力的传动...
关键词: 无级变速传动 / 新型非摩擦式活齿无级变速器 / 研发
下载(223)| 被引(5)
为使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和ABS协调匹配,提出了恒值能量回收、定速率能量回收、最大化能量回收3种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数学建模仿真.结果表明:3种控制策略各有一定的适用性,最大能量回收策略...
分析了以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做驱动器的电子节气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构成以及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电子节气门及其控制系统具有较...
为预测和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以某型混合动力轿车为研究对象,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应用系统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开发完成了该型混合动力轿车的性能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其速度特...
为研究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换挡过程的动态特性 ,基于动力换挡离合器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并进一步分析建立了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在 Matlab/Simulink图形建模...
为测试新型活齿无级变速器(innovative movable-teeth CVT,iMCVT)性能,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的iMCVT实验平台。基于iMCV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完成了实验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与搭建。利用电磁离合器的接合及分离可在同一平台上...
为实现车辆换挡操纵的自动化 ,在车辆模型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确立了液力机械传动车辆换挡控制的原则。基于模糊理论 ,建立了由基本模糊换挡策略和模糊修正模块所组成的模糊换挡控制方案 ,并进而设计了模糊换挡策略...
通过理论分析 ,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 ,并在Matalab/Simulink环境支持下 ,建立了描述动力换档离合器接合和分离两个过程的综合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这一仿真模型研究了动力换档离合器接合和分离两个过程的...
冯能莲 郑慕侨...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 2000年04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