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渡带附近的农业气候风险度对气候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作者在前人对农作物适宜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棉花气候适宜度模型和风险度指标,对河南省棉花气候风险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近40年来河南省棉花气...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
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每个分支都有许多亟待深入的前沿领域。地球信息哲学中的前沿领域主要涉及数字化世界的本体论问题、地球信息流和地球空间认识论问题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等;地球信息机理中研究的...
农作物遥感估产最佳时相的选择研究——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 CNKI文献
最佳时相遥感图象的选择是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必须兼顾作物识别和单产模拟对遥感时相选择的要求,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根据农作物遥感估产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提高遥感图象中目标作物信息及...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气候过渡带 ,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气候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南北过渡性很明显。文中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分离小麦产量 ;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首先根据...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气候过渡带 ,地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棉区 ,棉花产量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分离棉花产量 ;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气候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首先确定了影响河南...
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以河南省冬小麦为... CNKI文献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
大面积小麦遥感估产区划是一项专项应用区划,主要服务于小麦遥感估产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农作物区划理论和小麦遥感估产的具体要求,并重点考虑后者,提出了小麦遥感估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区划指标体系,藉此...
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区划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其目的是为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的设计提供合理的空间框架,为信息源和取像时间的确定及信息处理、作物识别、作物面积和单产估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是在中...
农作物遥感估产区划是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根据农作物遥感估产技术的具体要求,结合农作物区划理论,重点考虑春玉米和夏玉米估产,提出了我国玉米遥感估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针对玉米遥感估产中的...
本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化出发,界定了沙漠化的内涵和外延,阐述了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生态基础.内部自强化机制和外界扰动机制,分析了它与气候的关系,探讨了不同人类作用取向条件下沙漠化的可能演化方向.揭示了其...
本文首先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秦岭—黄淮平原过渡带降水量和暴雨分布的特点,然后探讨了地形对降水过程的影响松制。
中国近50年降水量变化区划(1961—2010年) CNKI文献
基于中国537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年降水量数据,运用滑动概率分布模型、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结合中国地形特点,从降水量均值的变化、变率的变化、频率分布形式的变化、突变特征以及周期变化5个方面来分...
文章分析了传统地理学教学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2)重专业课,轻基础课;(3)思想、知识和方法教学相分离;(4)课程结构雷同,课程间的交叉关系不明确。文章在遴选改革依据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
陆地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基础工作,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虽然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围绕全球变化做了大量研究,但却很少关注陆地系统监测的指标体系.文章在分析建立陆地系统监测体系的科学目标和有...
本文以地面水分平衡方程为基础,确定干旱指数,讨论区内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本文综合分析了豫西山区降水量、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并提出了本区三层水分综合调控系统,指出了目前水分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生态位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广... CNKI文献
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不同用地规模、等级或区域的城市用地扩张,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它们与连续性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显著的差别。论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1995—2010年生态位...
本文在确定地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内容体系的结构,论述了地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技术路线和科学方法,并对地理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论述了地理系统对数学模拟的客观要求;对地理系统数学模拟的的条件、步骤及其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对目前地理系统数学模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