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中心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海冰范围变化的... CNKI文献
利用中国第4~6次北极考察获得的北冰洋中心区(80°~88°N))GPS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大气垂直结构、边界层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冰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2和2014年夏季北冰洋中心区...
利用北冰洋中心区漂流自动气象站(DAWS)2012年9月—2013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极点周围海冰漂流轨迹和速度及相关大气过程。结果显示,北冰洋中心区海冰具有不稳定漂流过程。2012年9月1日—2013年1月6日,DAWS所在海...
为了研究冬季北京城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特征 ,分别在城区和郊区 4个观测点利用系留气艇在 2 0 0 1年 1月 5~ 1 3日和 2月 2 1~ 2 8日进行了大气廓线探测 ,并分析了温度和风廓线垂直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结果显示 :城...
利用东南极大陆沿岸中山站2008—2010年的CO浓度在线观测和相关资料,分析了大气中CO浓度的本底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风向和风速条件下CO浓度变化很小,表明风向和风速对CO监测结果的影响很小,也表明观测的...
南极长城站(1985—2008)和中山站(1989—2008)风和降水等要... CNKI文献
利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降水、风、湿度、气压和云量等高质量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两站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城站年降水量为503mm,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27mm/10a。长城站和中山...
利用卫星和台站观测的南极臭氧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臭氧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探讨了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臭氧突变过程与大气动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EESC)和平流层温...
卞林根 林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年02期 期刊
关键词: 南极臭氧洞 / 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EESC) / 平流层温度 / 趋势
下载(882)| 被引(10)
利用南极中山站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臭氧和温度探空等资料,对中山站上空大气臭氧和温度的垂直结构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山站上空热对流层顶和臭氧对流层顶的高度相近,年平均高度分别为7.9和7.4km....
南极海冰涛动及其对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CNKI文献
利用NCEP 1973-2002年逐月南极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定义了具有跷跷板式变化规律的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分析了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及东亚季风爆发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与同期南极海冰密集...
采用NCEP的1973—2002年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对近30年南极海冰冰密集度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与南极海冰涛动指数的长期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海冰融化速度远大于凝结速度,而...
南极长城站(1985—2008)和中山站(1989—2008)地面温度变化 CNKI文献
利用长城站1985—2008年和中山站1989—2008年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两站短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评估了两站地面温度观测资料的代表性。结果表明,长城站和别林斯高晋站同期的年平均温度均为-2.1℃,温度趋势变化速率分...
利用1998年夏季第二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TIPEX)获得的改则、当雄和昌都三个热源观测站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高原夏季辐射平衡分量和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地面总辐射平均强度以西部最强,...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的观测研究 CNKI文献
利用我国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TIPEX)昌都的湍流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三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谱、归一化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湍流通量和整体输送系数 .结果表明 ,白天标准化的湍流谱大多数满足 2 ...
卞林根 陆龙骅... 《应用气象学报》 2001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第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TIPEX) / 涡旋相关法 / 湍流结构 / 整体输送系数
下载(347)| 被引(94)
用1951年1月~2002年12月共624个月的海平面气压、温度和850hPa西风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定义了南极涛动指数(简称AAOI)和850hPa的南极涛动西风指数(简称Uaaoi),并讨论了它们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跃变及其对南极绕...
目前,全球变化加快,极地地区变化尤为突出,这对区域或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最明显的证据是极区的冰川和冰雪范围持续减少,永久冻土在消融和消失,北冰洋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极地环境的变化...
利用2001年6月10日~7月20日在安徽省全椒县稻田和2002年6月10日~7月20日在肥西县农作物混作区观测的近地层CO2和能量通量资料,对农作物混作区和稻田CO2通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观测期内稻田白天(夜间...
北冰洋夏季开阔洋面和浮冰近地层热量平衡参数的观测估算 CNKI文献
利用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冰洋浮冰站和“雪龙号”考察船获得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采用涡旋相关法和廓线法对1999年8月19~24日北冰洋浮冰和开阔水面近地层的热量平衡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冰面的净辐射仅为开阔...
利用2003年8月23日—9月3日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冰洋浮冰站探测的50次大气廓线及相关资料,对北冰洋的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北冰洋(78°N附近,143°—148°W)浮冰区白...
对南极地区温度和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30余年来南极地区有显著的变暖趋势,时空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以南极半岛地区的变暖趋势最大,为整个东南极沿岸增温率的2~3倍。近20年...
利用2008年8月21~29日我国第3次北极考察期间在北冰洋海区(84°27′N,143°37′W~85°13′N,147°20′W)冰站观测的湍流资料及相关资料,对海冰近地层湍流通量及其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