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注射美容的应用日趋广泛,各种相关的共识、操作技术、应用解剖及并发症处理等层出不穷。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耕耘,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将效果提升到最大。现根据我们的...
微创整形美容技术的操作需要精细的面部解剖知识,本文通过实际的标本解剖,结合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对于上面部常用的额部、眶周、颞区三个操作部位和危险区域,进行仔细的解剖观察和总结,为注射美容、线技术提升、激光光...
目的尝试并评价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新方法。方法使用低剂量的氨甲环酸对256例黄褐斑患者行长时间口服,服药时间6~15个月,平均9.6个月。观察服药后的临床效果、疗效出现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
目的评价应用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部的皱纹和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非动物源性透明质酸制剂,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6月,对55例患者面部125处的皱纹和凹陷,于不同的皮下层次进行注射治疗,注射剂量为0.1~1.5...
本共识为4个学组的专家对小腿肌肉肥大的肉毒毒素注射进行了讨论和归纳,就美学标准、解剖机制、注射方法、注射前后注意事项、禁忌证及适应证等做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900余例志愿者的测量,得出中国年轻女性小腿最粗部...
对于面部皱纹的年轻化治疗,肉毒素和皮肤充填剂是两个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分别治疗动态和静态的皱纹。目前使用量最大的皮肤充填剂是透
微创化是整个外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无论是各个学科间的横向比较,还是纵向观察某一个学科的进步过程,都有微创化的表现特点。手术创伤的缩小、手术时间的缩短、安全性的提高,一直是医患双方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整形美容...
激光光电技术在整形美容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甚至是无法替代的诊疗工具。本文就激光光电技术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目的:观察普通CO_2激光在面部特殊瘢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临床最常用功率30 W连续输出的CO_2激光器治疗面部瘢痕患者,,圆盘状、深井状、冰锥状的凹陷性瘢痕治疗功率密度200 W/cm2,将这类瘢痕周围突起的皮肤进行精...
吴溯帆 冯微...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8年02期 期刊
关键词: 瘢痕治疗
下载(86)| 被引(0)
皮肤充填剂注射会引起注射反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所谓的注射反应就是注射部位的肿胀、针眼疼痛、皮肤发红和瘀斑等现象,发生率很高,几乎无法避免,但一般都会在数天内自然消退。而不良反应是指那些注射后较少出现的不...
肉毒毒素,本是有剧毒的东西,却被称为"瘦脸神器""除皱高手"……成为现如今的整形美容热门首选。那么,肉毒毒素到底有多神?肉毒毒素究竟有哪些用途?注射时,应对不同部位、不同性状的皱纹该如何操作...
激光融脂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减脂和体形塑形的手段,早期的激光融脂通常使用Nd:YAG激光器,通过套管针带动光纤传导后进入体内的脂肪层,通过热作用将脂肪溶解。此后,相应的设备改进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参数。...
关键词: 作用部位
下载(80)| 被引(0)
2006年4月1日,美国化学界的权威杂志《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了一篇题为“隆乳女性体液、组织、假体内的铂及铂氧化物的含量测定”[1]的论文,此文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作为经常使用硅凝胶假...
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是目前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烧伤外科及皮肤科的热点。总结近1年国内外报道,如CO_2激光、非剥脱1 550 nm铒玻璃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等,不...
假体隆胸手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整形技术。假体的植入层次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目前通用的手术方法是胸大肌下的假体植入,但是由于植入的假体与乳腺组织之间夹入了胸大肌,会造成许多不尽...
采用激光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是目前的主流趋势且发展迅速,激光治疗各类瘢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医师根据增生性瘢痕的特征(如解剖部位、损伤类型、颜色、厚度、张力、瘢痕形成的时间等),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光技术,或联合药...
各种创伤、烧伤、手术、感染、注射等均可引起增生性瘢痕的发生。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目前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有脉冲染料激光、剥脱性激光及非剥脱性激光等,临床上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同激光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填充改善颞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钝针注射与锐针注射两种方法,分别对52例颞部凹陷的求美者进行透明质酸填充。锐针注射填充至骨膜浅层,钝针注射填充至皮下层。单侧注射量为1~3 ml。结果本组52例...
本实验采用可移动式固定架、CO_2激光器和功率计,随机测定并计算出最低的能引起组织炭化的功率密度(简称MCPD)以图表的形式记录结果,得出皮肤组织的MCPD约为200W/cm~2,并通过组织学检查证实了其临床意义,即功率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