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行政管理的"无限追责"亟需纠偏,"避责型不作为"亟需整饬,制度龃龉亟需矫正,这些均表明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尽职免责制度的创设具有较为迫切的现实需求。信托责任有限性、"呼吸的空间&q...
“放管服”改革与环境规制俘获均关乎政府与市场的互动、监管与服务的平衡。在“放管服”改革中,政府通过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信用监管与减少审批事项等措施分别使俘获前提弱化、俘获成本增加、俘获收益减少,对既有...
从《民事诉讼法》第15条到《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以及相关文件的散杂规定中可以看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制度仅具备框架性的法律依据,颇显原则与粗疏,这导致该制度...
随着环境伦理在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法益保护的范围也由“人身财产法益”扩展至“人身财产法益和生态法益”。法益扩展对“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
"时紧时松型"政府监管痼疾凸显、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责任划分边界模糊以及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催化机制缺漏业已成为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制度梗阻,迟滞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进展。而激励规...
论面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策调适的困境与出路 CNKI文献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对中国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策调适既不是对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小修小补",也不是将&quo...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侵权责任的“层进式”界定——最高人民... CNKI文献
最高院130号指导案例中的藏金阁公司通过签订《委托运行协议》委托首旭公司实施废水治理的方式,属于典型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受害人遭致的环境侵权属于典型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侵权。该指导案例中的侵权责任界...
为避免环境罚金刑陷入"执行难"和"重惩罚、轻修复"的困境,在罚金刑不能被执行或者不宜被执行时,司法机关对罪犯依法改科补种复绿、增殖放流、护林护鸟、巡江巡河等非刑罚生态环境修复措施以替代原...
“环境非使用价值”是指生态环境本身所具有的重在体现其审美、文化、历史等精神属性的非市场价值。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环境非使用价值”是否应与“环境使用价值”一起被纳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存在认知差异。从环境公共...
论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中“超量技改抵扣”的证成与展开—... CNKI文献
重庆市首次明确“技改抵扣”条件的司法判例实质上是将“超量技改抵扣”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使用方式,乃责任承担方式的一种创新探索。该方式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全面承担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高...
唐绍均 魏雨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03期 期刊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侵权责任界定不能依赖于委托治理模式、托管运营模式、集中治理模式、分散治理模式等类型表达,应从明确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的基础关系展开。以治污设施由排污企业或者治污企业提供为根据,环境...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协议是指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发生后,省级、地市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代表国家与赔偿义务人在诉讼之外通过磋商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项所达成的协议。对于协议的性质,学界存在行...
环境罚金刑修复性易科制度乃罚金刑易科与修复性非刑罚措施的有机结合。该制度既可以为“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环境刑事司法提供制度载体,也可以为解决环境罚金刑的执行难提供变通方式,还有助于弥补环境罚金刑随时追...
"有因果关系"与"无因果关系"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周延性区分,两者虽相互对立,但各有侧重。"有因果关系"侧重于正向证成因果关系的存在,"无因果关系"侧重于反向...
第三方治理合同无效的可能情形均被《合同法》第52条所囊括,实践中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情形最为常见。在前述合同无效情形下,由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中的一方单独、双方按份、双方连带承担环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顺应新时代需要而被提出的发展理念,对其加以理论阐释亟需进一步揭示蕴含其中的复合选择观——即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不是"单一选择"经济发展...
高难度、高虚耗与低效率,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环境保护"三同时"义务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改良论"与"废除论"是学界从制度存废角度展开的"路径选择"论争,但终究难为环境...
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涉及的"技改抵扣",法院作出了支持与不支持两种回应,学界对其法律性质提出了责任履行方式、判决执行方式、损失赔偿方式三种观点。对"技改抵扣"的法律性质不能笼统界定...
针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标准问题,虽然学界提出了“行为标准”“结果标准”“复合标准”“三步认定标准”以及“行政机关抗辩事由标准”等五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但这些标准实质上均无法脱...
唐绍均 李历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06期 期刊
关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对刑事责任界定的作用,学界形成了"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理论观点,通过比较可识别该合同的相关约定并不能作为排污企业或者治污企业刑事责任界定的依据。司法实践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