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现代季风和古季风研究成果对全球季风进行了一个全面回顾,并引入了一个全球季风的新定义,该定义考虑了三维分布、终极成因,强调了季节性气压梯度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影响,并同时使用了环流与降水来描述季风强度。...
通过研究冰期-间冰期至百年尺度亚洲季风的演变特征,阐明了季风变化同南北半球冰量、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热带辐合带等气候系统内外部因子的动力联系。在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框架下提出了"冰期-间冰期印度季风变...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CNKI文献
根据中国北方地质、生物和构造记录与南海及全球记录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中新世以来季风-干旱环境与青藏高原阶段性生长耦合演化的关系。研究认为,在研究季风环境的同时,应加强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整体系统变迁及其动...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建立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发展、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
东亚季风的变迁可视为太阳辐射条件下,全球大气、海洋、陆地和冰系统相互作用在东亚地区的表现.干冷冬季风和暖湿夏季风优势期的相互交替反映了东亚季风的历史.高分辨率的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至少自...
青海湖高密度地球物理勘探揭示了湖底沉积物的埋藏深度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湖底沉积物存在三个重要界面:T1是全湖均一的界面,其上超覆沉积物全湖均有分布,且大致等厚;T5是一个新构造沉积旋回开始的界面,其上...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 CNKI文献
据黄土高原最近 7.2Ma风积黄土 红粘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和沉积速率变化 ,并分别与赤道东太平洋δ18O曲线和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沉积通量变化对比 ,将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 :约 7.2~ 3.4MaBP的来临期...
红粘土序列由7个古土壤组合和与之相间的红色黄土组合组成,它们是建议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一级单位。系统的古地磁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开始的年龄约为7.2MaB.P,它标志着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开始,可能意...
第四纪是以气候变化、人类出现和现生生物物种占优势为特征的最新地质时期。第四纪的地层多以松散沉积物为主,是人类赖以生存居住的主要场所。鉴于第四纪研究对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近几十年来学...
关键词: 国际地层表(2004) / 第四纪 / 国际地层委员会(ICS) /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
下载(930)| 被引(45)
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化率与所含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密切相关。磁化率信号的主要载体是非常细的磁铁矿和(或者)磁赤铁矿。洛川黄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变化与成壤作用和粉尘堆积作用强弱有关,反映了气候的变化。磁化率...
根据海陆相互作用对古季风变迁的影响和代用气候指标的时间序列,初步重建了最近130ka和18ka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夏季风环流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季风气候旋回及有关环境过程模式,初步探讨了我...
现今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可以作为辨认古季风气候记录的线索。文中着重阐述最近130ka东南季风区的各种古季风记录,它们主要是:历史记录,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沙漠、湖泊、雪线和林线、大陆架沙漠化现象等的地质记录,由...
黄土高原的近代褐土属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褐土型古土壤和黑垆土的微形态特征及所保存的生物遗存,指示了干湿季节分明和高温与多雨季节相一致的季风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古土壤和黄土交替出现...
六十年代以来,地磁场在其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倒转的事实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以地磁极性时期表出现为标志的地磁极性世的研究,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利用古地磁的方法对比和划分地层,特别是划分第四纪地层在国内外已...
最近130ka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芯记录 CNKI文献
现今中国大陆冬季气候与冷空气活动有关,的巴伦支海、西北方的喀拉海和西方的大西洋.形成西伯利亚-蒙古高压的冷空气来自北方现代尘暴和降尘事件主要发生于冬半年,并与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冷空气活动决定的偏北风有关.现...
关键词: 极地-北大西洋冷空气 / 蒙古高压 / 冬季风与黄土
下载(1054)| 被引(150)
有关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研究报道颇多,但年代差别较大,并多将它与北欧全新世的大西洋期对比。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并回顾了有关文献,感到大多数作者多从气温变化角度确定全新世适宜期,较少从湿度进行考虑。属东亚季...
Eolian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the on... CNKI文献
On the basis of a newly-constructed record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US) and the depositional rate change of eolian loess-red clay sequences in the last 7.2 Ma BP from the Loess Plateau, together ...
安芷生 王苏民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1999年03期 期刊
蓝田附近两个地点更新世黄土中发现的蓝田人化石具有不同的年代。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头盖骨的年代为距今115万年,陈家窝的下颌骨年代为距今65万年。年代资料来自于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对比结果。公...
古土壤作为历史或地质时期自然景观中形成的土壤,不仅是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种良好的记录,而且对于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乃至退化的过程有重要意义。古土壤学成为土壤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边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