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来关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作了综述和归纳.研究表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纤维和基体的性能,而且与三维增强结构形式密切相关.通过对三维机织增强结构的研究,获得了机织复合材...
PES/PVC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及破坏准则 CNKI文献
以PES/PVC膜材料单轴向拉伸试验为研究基础,对膜材料的0°、15°、30°、45°、60°、75°和90°七个面内方向上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采用三次加载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用来...
纱线材料成形重点实验室成为高技术纺织品领域的创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嘉兴现代纺织产业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自成立以来,纱线材料成形重点实验室持续迸发出的科创力量,无疑为决策者制定目标增添了底气。十年前,...
比较了目前国外用于测试膜材料撕裂强度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分析了不同测试方法对膜材料撕裂强力的影响,讨论了膜材料的撕裂机理。试验研究表明双舌撕裂法很难稳定控制裂缝撕裂方向,从而导致无效试样较多,不适合用于膜材...
建立了基于等效响应比拟技术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报模型.首先将三维机织物的结构单元分解为4个子元(经纱、纬纱、填充纱和接结纱),用几何模型去估算这些子元的体积分数.然后依据不同的外载形式,将复合材料的...
以机织物增强建筑膜材料为对象,研究了通过单轴向拉伸试验来获取双轴向拉伸弹性常数的方法。根据膜材料双轴向拉伸弹性模量的确定方法,以二维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为基础,以膜材料经纬向拉伸应力比为设定加载参...
本文采用单向板组合模型,建立了多层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讨论了织物结构设计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与剪切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纺织手段,设计加工了三种不同层数、不同接结组织、不同纬纱号数以及...
易洪雷 丁辛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年02期 期刊
讨论了三维板状机织预成形件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与织造方法 ,介绍了对 15 11S型织机进行设备改造的情况及织物加工生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 ,对经向纱线张力的控制及三维板状机织预成形件布边组织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
剖析了管状织物的几何结构,讨论了管状机织预型件的设计原理。利用“压扁-织造-还原”方法,完成了三种典型管状机织预型件的结构与织造工艺设计。
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几种主要预制基材—预浸料、预混料、片状模塑料、团状模塑料以及纤维增强粒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并分析了各种预制基材的加工工艺特点。
Improving Adaptive Learning Rate of BP Neural Network ... CNKI文献
Focused on various BP algorithms with variable learning rate based on network system error gradient, a modified learning strategy for training non-linear network models is developed with both the inc...
易洪雷 丁 辛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2001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BP / algorithm / adaptive / adjustment
下载(43)| 被引(2)
本文建立了垫圈式张力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关系,分析其静态工作特性,得出了用于调节上机张力的半经验公式,并根据理想纱条波谱图所建立的简化纱条模型,采用FFT技术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了一些对生产实践有益...
根据三维机织结构中纱线系统的组成和相应纱线的几何形态,建立了具有普适意义的几何模型,获得了组成三维机织结构各纱线系统在一个结构单元内的纱线长度和取向角,进而计算出纤维体积分数。随后,选择了基于11种不同接结...
推荐一种利用一组数值型参数来定量表征三维机织几何结构的方法。在给定的几何约束和加工约束条件下,由4种纱线系统组成的三维机织几何结构可用9个结构参数子以数值表征。根据贯穿或分层的角联接结和正交接结的几何特...
基于数控耦合牵伸理论的色纺技术及其制品配色花型分布控制... CNKI文献
适应色纺纱线个性化、高档化的市场需求,开发一种基于数控耦合牵伸理论的色纺技术。其技术关键在于两组合后罗拉由两个伺服电机驱动,与中罗拉形成相互独自的两个后牵伸区。通过调节伺服电机速度控制两根粗纱随机且相互...
为提高等线密度段彩纱的条干和毛羽质量,对其混色组分含量比、捻系数、锭速以及钳口隔距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得出了以上各因素较优的工艺配置。认为:成纱混色组分含量比决定了两根须条形成的...
介绍了电磁屏蔽针织物密度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电磁屏蔽测试试验和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进行了验证。认为针织物纱线间距为0.1~0.25 mm时,电磁屏蔽效果可达到96%~99.975%,能满足屏蔽要求。
重点研究了刚性长丝、柔性长丝、弹性长丝与短纤维须条在环锭纺纱机上纺制短纤/长丝复合纱的工艺技术。先回顾短纤/长丝复合纱的分类、组合方式及其结构,进而分析刚性长丝、柔性长丝、弹性长丝的退绕条件、纤维转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