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2株乳酸菌、2株酵母与自然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CSL23发酵36~48 h时,鲜湿米粉的拉伸力、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吸水率在4株菌中最高,蒸煮损失率最低。...
为明确原料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室温放置0~2个月和12~16个月籼米(浙富802)经自然发酵后鲜湿米粉品质及其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鲜湿米粉的硬度、回复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及拉伸力、白度均随发酵时间...
为了解鳡鱼油的应用价值,采用重量法分析鱼背、鱼腹、鱼骨及内脏的脂肪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同一鳡鱼的不同部位及不同大小鳡鱼的同一部位,脂肪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脂肪含量随着鳡鱼体...
为扩大红高粱作为食品配料的应用范围,对比分析红高粱和发芽14 h红高粱的营养成分,并将其应用于蛋糕中。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红高粱的灰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氨基酸总含量由(7.18...
将鲜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发酵改进为控制发酵,并建立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是鲜米粉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途径。文章介绍鲜米粉的发酵工艺,阐述发酵工艺对鲜米粉营养成分及质构的影响,并对自然发酵过程中存在的微...
通过逐一去除蛋白组分的方法研究了蛋白组分对籼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变化的蛋白结构基础。RVA和DS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分的蛋白在去除之后,峰值粘度、热糊粘度和最终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崩解值、...
通过优化磨浆、配方和蒸片等关键工艺对全谷物扁粉破断距离的影响,提升产品的拉伸品质。结果表明,米糠回填制备的全谷物扁粉破断距离显著优于整米磨浆;电镜分析发现,回填全谷物米浆颗粒较小且细腻均匀,粒径结果表明,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水分活度降低剂1,2-丙二醇和丙三醇协同氯化钠在降低腌腊鳡鱼水分活度中的应用,以期在保证腌腊鳡鱼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其含盐量。结果表明:采用4mL/100g的醋作为pH值调节剂,以5%(m/m)氯化...
为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食用品质,拓宽白高粱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本研究对白高粱的发芽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发芽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表明,1.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Ⅰ.力学性能 CNKI文献
研究不同来源的L.23、L.23169和L.22699 3株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鲜湿米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粉的拉伸力、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最后均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此时L.23极显著优于L.23...
通过双功能螯合剂iEDTA螯合Cd2+并偶联卵白蛋白(OV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合成免疫抗原Cd-iEDTAOVA和筛选抗原Cd-iEDTA-BSA;以Cd-iEDTA-OVA注射BALB/c小鼠,制备Cd2+单克隆抗体,以Cd-iEDTA-BSA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
专栏介绍|(1)加3%米糠,口感好,色泽偏淡黄,韧性好(2)加10%过筛米糠,色泽较黄,口感比(3)号稍好(3)加10%米糠与米同磨浆,色泽深褐,口感粗本专栏由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易翠平教授主持,邀请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
高纯度的大米蛋白和大米淀粉可以作为大米综合利用的两个主产品 ,本研究采用碱法将大米蛋白和淀粉分离 ,研究表明最适提取条件是 :NaOH浓度 0 .0 5N、提取 2h。此条件下分离体系不受破坏 ,且大米蛋白的蛋白含量可达94...
为降低高纯度大米蛋白的成本,采用碱提取法将大米蛋白及大米淀粉分离,大米淀粉用双酶法制备麦芽糖浆。结果表明:用大米粉联产大米蛋白和麦芽糖浆可以得到蛋白含量为90.58%的大米分离蛋白;大米淀粉在pH5.71、温度102℃...
将高粱种子用2~6 mg/L的高浓度臭氧水对其进行减菌化处理。结果表明,臭氧水浸泡可以显著降低高粱种子发芽霉变率,其中,2 mg/L 20 min、6 mg/L 10 min的高粱种子霉变率最低。与自来水浸泡、Na Cl O浸泡相比,臭氧水浸泡...
大米浓缩蛋白脱酰胺研究(II) 酸法脱酰胺改性对大米蛋白功... CNKI文献
测定了酸法脱酰胺改性不同脱酰胺度大米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持油性等5项功能性质及氨基酸组成、体外消化率等两项营养性质。结果表明改性大米蛋白的功能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脱酰胺度从0~63...
为提高鳡鱼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本研究以鳡鱼骨、鱼皮、鱼鳞等为原料,采用提取、调味、成型等工艺制备鱼冻产品。经单因素实验获得鳡鱼冻质构(包括弹性和硬度)的可优化参数。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酸化剂(柠檬酸∶醋...
通过研究碱处理对大米谷蛋白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表明蛋白浓度9%(w/v)时,蛋白的黏度和表面疏水性大幅上升。9%(w/v)的谷蛋白含量条件下,pH<11.5,大米谷蛋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发生变化;pH11.5~12.5,谷蛋白分子内与分子...
采用胃蛋白酶对大米蛋白进行水解以改善其功能性质。结果表明,酶添加量7U/g(以蛋白质干基计)、pH1.5、时间5h、温度30℃时,胃蛋白酶对大米蛋白溶解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水解后大米蛋白的乳化稳定性与乳化性分别为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