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滞性地壳流对地壳及上地幔变形作用及动力机制,是大陆新生代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存在部分熔融或含水物质的黏滞性流体,已为一系列地球物理及岩石学研究所证实.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的动力...
朱介寿 王绪本... 《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06期 期刊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 地壳速度结构和泊松比 / 中地壳黏滞性地壳流 / 地壳异常隆升及增厚
下载(366)| 被引(36)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青藏高原强烈变形,高原内部及其边缘的活断层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是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震区。汶川8级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主中...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
关键词: 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 / 岩石圈结构模型 / 地球深部动力学
下载(698)| 被引(64)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 58个数字地震台站约 1 2 0 0 0个长周期波形记录 ,挑选出 41 0 0条面波大圆传播路径 ,采用面波频散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 ,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60°E— 1 60°E ,2 0°...
朱介寿 曹家敏... 《地球物理学报》 2002年05期 期刊
关键词: 高分辨率面波三维层析成像 /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巨型低速带 / 岩石圈软流圈结构及动力学
下载(838)| 被引(217)
欧亚大陆及其边缘海地区是由约30多块尺度不同、形成时代和性质各异的板块或地块拼合而成。这些岩石圈板块或地块经过长时间的漂移,多次聚合与分离,碰撞与增生,在新生代最后形成现代的拼合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及其边缘...
关键词: 欧亚大陆 / 拼合的岩石圈板块或地块 / 高分辨率地震面波层析成像 / 岩石圈板块速度分布
下载(468)| 被引(36)
对人工地震测深及天然地震面波体波三维层折反演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建立了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此模型图像表明,中国及其邻区地球各圈层横向变化明显.岩石圈及软流圈内速度分布主要反映这一区域自古生...
中国及邻区瑞利面波高分辨率层析成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CNKI文献
用分布于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106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约2万多个长周期波形记录,挑选出沿10600条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采用频散分析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对中国及相邻地区地壳上地幔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层析成像。瑞...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 ,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综合反演 ,建立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模型 ,对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软流圈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欧亚大陆及西太...
中国及邻近陆域海域地球内部三维结构及动力学研究 CNKI文献
根据国内外最新地球物理和其它地学资料,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综合反演,建立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地球三维结构模型,为地学各领域提供高精度多参数地球三维模型数据库。对中国及邻近陆域海域岩石圈软流圈结构,过渡带以下...
用瑞利面波研究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 CNKI文献
用分布于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106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约20000多个长周期波形记录,挑选出沿10600条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采用频散分析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地壳上地幔进行高分辨率三维...
朱介寿 宣瑞卿...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5年03期 期刊
关键词: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 / 瑞利面波层析成像 / 东亚巨型裂谷系 / 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
下载(218)| 被引(24)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
朱介寿 蔡学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6期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 / 岩石圈结构模型 / 地球深部动力学
下载(327)| 被引(18)
新一代高分辨率下地幔及核幔边界的地震层析成像 ,改变了我们对全球构造模式及地球动力过程的认识。古海洋岩石圈板片一直俯冲到下地幔底部 ,其残留体在核幔边界积累 ,并支持了地幔整体对流模式。位于核幔边界上的 D″...
介绍了地幔三维地震模型及地球动力学最新进展,特别是1995年7月IUGG第21届大会展示的新成果。地幔三维速度分布主要由全球数字地震台网资料求得,100km深度速度分布主要与板块构造有关,350km深...
利用四川渡口及会东的两次矿山爆破的地震波走时进行反演,求得川西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模型。上地壳厚度约21公里,由中新生界沉积岩、古生界及前寒武系复理石建造和变质褶皱群组成。中地壳厚约14公里为低速...
井间地震波、电磁波及电阻率层析成象技术,由于对地下结构有很高的分辨率,已在金属矿、油气藏、工程及水文地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个界面面向用户的井间地球物理层析成象软件包,它包括较完整的各种手段...
本文对人工场源激发的地震波、声波、电磁波及电阻率分布而重建地下物理参数图像的理论、正反演算法、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超声波模型实验、电阻率实验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完成了由Windows95支持的勘探地球物理层析成像...
朱介寿 严忠琼... 《物探与化探》 1998年02期 期刊
关键词: 井间地球物理层析成像 / 软件系统 / 勘探应用
下载(208)| 被引(15)
根据地震测深资料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可以将中国大陆分为5个次一级的板块及25个微板块。华南板块平均地壳厚度为32—45km,软流圈深度自80km变为200km。华北板块地壳厚度为35—45km,软流圈深度为60—100km。青藏板块平...
引言长期以来,人们十分注重对地震的时间、空间序列进行研究,以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进行预报。过去相当多的工作讨论了地震的周期性,地震在空间分布上的填空性及迁移规律问题。引入现代统计方法研究地震的时空序列,就...
为提高近震震源参数测定的精度,设计了近震和地方震震源参数的计算机程序。讨论了计算方法及其某些技巧问题,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和计算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