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CNKI文献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
在最适的湿度和接种密度条件下,室内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同时以不接种蚯蚓的未腐熟牛粪和自然堆制的腐熟牛粪为对照,研究了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显著增加了未腐熟牛粪中矿...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CNKI文献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侵蚀红壤 ,培肥后的红壤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 ,侵蚀红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很微弱 ,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培肥后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都有很大提高 ;红壤氮素...
食真菌线虫与真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CNKI文献
采用悉生培养微缩体系 ,探讨了食真菌线虫 (燕麦真滑刃线虫 )与两种真菌 (真菌Ⅰ :外皮毛霉和真菌Ⅱ :丛梗孢科的一种 )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燕麦真滑刃线虫在取食两种真菌时表现为在真菌...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红壤以及施用有机或无机肥 1 0年以上培肥的红壤在不加外源氮肥条件下的自然供氮能力 ,以及施用1 5N肥源后肥料氮在土壤 -作物系统中的去向。结果表明...
添加碳源、磷和石灰对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CNKI文献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碳源、磷和石灰石粉对第四纪红色粘土及红砂岩母质上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的红壤以及经培肥后红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述 3个因子对矿化作用的影响较大 ,添加碳源表现出土壤矿质氮...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 ,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 (Protorhabditissp .) ,B1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 ,B2为醋杆菌属(Ace...
在南京市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10年和20年后的田块采集土样,以未改制的水田和旱坡地土样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耕层(0~20 cm)pH有降低的趋...
本文应用悉生培养法研究接种土壤线虫后,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杀灭线虫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线虫对~(15)N吸收和...
红壤丘陵区不同农业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CNKI文献
本文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几种水田、旱地和果林地的肥力状况。水耕熟化条件下土壤肥力较旱地高。管理粗放的旱地其肥力退化严重。农牧结合、栽培绿肥和牧草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果林地因其人为干扰少,无侵蚀、地表凋落...
多氯联苯由于具有较强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土壤是其在环境中最主要的归宿.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多样,有覆盖、稳定化技术相结合的物理修复方法;微波分解的热处理技术;氧化还原、化学淋洗...
施用常量和过量的绿麦隆、百草敌和虎威于免耕的旱地黄棕壤表面,研究其对土壤生态系统中 CO_2释放量、酶活性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土壤呼吸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百草敌>虎威>绿麦隆,浓度愈大,...
李辉信 吴珊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0年04期 期刊
一株具有荧蒽降解能力的产吲哚乙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 CNKI文献
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并对荧蒽具有一定降解效果的菌株ZZ21。30℃、180 r/min摇床培养24 h,能产生39.81 mg/L IAA,静息细胞对50 mg/L荧蒽转化7 d后,降解率达25.61%。此外...
【目的】研究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特征。【方法】在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原种场的双季稻田,设置常规水作、裸地旱作、覆草旱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5个处理。...
通过始建于2003年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江西省余江县)的双季稻田定位试验,于2005~2007年研究了水稻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旱作、免耕覆草旱作的耕层土壤容重和...
研究了白三叶草(豆科)和黑麦草(禾本科)轮作、自三叶草连作以及鸡脚草(禾本科)连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式都较大幅度地增加土壤耕层的全碳和全氮;提高腐殖质的H/F 比、降低胡敏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