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志敏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在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率先提出了中国存在中世纪温暖期(MWP),发展完善了历史物候方法,指出了旱涝史料分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大促进了历史气候研究的发展。他是将地...
19世纪中叶北京高分辨率沙尘天气记录:《翁心存日记》初步研... CNKI文献
《翁心存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录天气现象最为详细的历史天气日记,保留了难得的19世纪中叶北京的沙尘天气记录。归纳了对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沙尘天气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翁心存日记》,重建了19世纪中叶北京沙尘天...
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方法的进展——以文献资料为中... CNKI文献
过去30年里,中国历史气候的研究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一研究领域中每次重要的进展,都伴随着资料的开拓和方法的创新。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三十年来历史气候研究中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中存在问题的甄别和处...
清代中期滇边银矿的矿民集团与边疆秩序——以茂隆银厂吴尚... CNKI文献
清代中期,云南边疆地区聚集了大批内地民人从事银矿开发,形成了在边疆地区有影响的移民集团。本文对矿民集团中最有代表性的茂隆银厂吴尚贤的事迹进行了研究。认为矿民集团是边疆移民的重要类型,其在边境地区的拓张,和...
清代中期(公元1726—1855年)滇东北的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 CNKI文献
滇东北地区在清代中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铜业开发的主要地区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清代中期云南铜业生产中存在的官铜价格和生产成本间矛盾的考察 ,对当时云南的铜产量提出了新的看法 ,并研究...
根据以档案为主的历史文献资料逐年进行考订,复原了云南1711~1911年间的雨季早晚序列,并利用多种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年际和年代际的波动都较剧烈,还存在年代际尺度以上的长时间尺度波动。雨季开...
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CNKI文献
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多种季风环流的影响。其气候的演变,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进行研究,讨论其气候变化的特点和机制,对亚洲季风和全球变化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嘉庆云南大饥荒(1815—1817)与坦博拉火山喷发 CNKI文献
1815—1817年云南地区发生长达三年的大饥荒,是云南前近代有记载的波及范围最大、最严重的一次。其灾害类型,是典型的夏秋季低温导致水稻、荞麦等主要农作物的大幅欠收引起的。这次连续三年的低温冷害以1816年为高峰,...
1849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的时空分布及天气气候特征 CNKI文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者系统收集了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了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形成这次水...
本文系统研究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困扰中缅关系的中国部分边境土司给缅甸王朝送“花马礼”的问题 ,认为花马礼起源于 16世纪后期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 ,到清代 ,送花马礼的土司主要是车里和孟连 ;花马礼之废 ,则在缅甸雍籍...
杨煜达 杨慧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年02期 期刊
在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关爱之中,本刊编辑发行第一百辑了。史念海先生主编第一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问世于1981年,于今竟有三十年矣。32开188页、B5开160页、A4开160页的变化,最为体现的还是学者的追求一贯,学界的发展...
1711~1911年昆明雨季降水的分级重建与初步研究 CNKI文献
利用清代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重建了1711~1911年间昆明雨季降水的分级序列。在重建中采取了纠偏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资料存在的系统偏差问题。对重建序列的分析表明,昆明降水存在较大的波动,可以分为4个大的时段。总的来...
清朝前期(1662—1765)的对缅政策与西南边疆 CNKI文献
清前期是中缅两国友好关系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维护西南边疆的和平稳定出发 ,这一时期清政府奉行了以安边保疆为核心 ,容许双方较自由的贸易 ,妥善处理西南边疆问题和对缅关系 ,在适当的时机将缅甸纳入清朝的藩属...
清代昆明地区(1721-1900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与初步分... CNKI文献
本文利用清代档案中的相关资料,建立冬季降雪和干季降水的双因子回归方程,重建了1721-1855年间昆明的冬季平均气温序列,并利用其它资料补出了1856-1900年间的10年冬季平均温度序列。分析表明,18-19世纪昆明皆处于偏冷...
老官屯和约是乾隆朝中缅冲突期间,清缅双方于1769年在缅甸老官屯签订的和平协议。本文考察了和约的背景,指出清缅双方都有和平愿望,在战场上难分胜负的情况下,前方将帅才开始和谈,并对和谈的过程进行了考辨,提出和约内...
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旱涝灾害记载,成功建立了西北季风边缘区AD 1000—1949的逐年湿润指数,能比较好地指代这一区域的干湿变化情况。在过去千年中,西北季风边缘区有一次大的由干变湿的转折,发生在AD 1550后。同时存在较明...
金属铜的生产贸易,是清代全国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了清代中期汉口铜材市场的来源、规模、价格、用途等情况,尤其着重分析了1766—1779年间汉口的铜业危机。从研究可知,汉口商铜...
清代前期寓居缅甸的华人较前大为增多 ,但桂家并不是华人集团。这个时期在缅华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在分布上较前更广泛 ,从事的职业也以矿业和商业为主 ,也有人从事手工业和农业 ,在华人集中的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华人社...
介绍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旱的发生情况,认为此次大旱持续时间长,属夏秋连旱;旱情严重,波及面广,几乎影响到了长江三角洲的所有地区,太湖流域北部、南部,江北淮南地区最严重,太湖东部的苏州、松江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