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倾向方程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的可应用性,为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理论的业务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资料诊断结果表明,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虽然不具有守恒性,但由于其体现了实际大气的...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是大范围大气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应用1951—1985年印度夏季风资料,选取强季风年4年和弱季风年6年,分别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距平合成分析和复自然正交函数...
夏季青藏高原500hPa高压活动期间大气加热状况与大气环流特... CNKI文献
由于青藏高原500hPa层出现高压系统的活动,使高原大气产生"上高下高"的气压场结构,从而东亚大气环流也发生某些相应的变化。本文统计分析了高原500hPa高压的散度与垂直速度分布、高原大气热源的演变和...
本文普查1978—1987年共10年的天气图,找出了青藏高原500hPa层高压活动的个例336次,从而分析了它们的季节分布、维持时间、高原上高压活动的高频区以及高压移动路径等。同时选出高压个例18个,对其结构和天气影响也作了...
南亚夏季风期间100hPa南亚高压的活动与变化 CNKI文献
使用1985年5~9月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OLR资料和同期该范围1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通过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功率谱和交叉谱的计算,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时流发展的空间分布的两种主要类型...
应用1985年5~9月南亚地区OLR格点资料和同期该范围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通过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和功率谱、交叉谱分析,研究了南亚地区夏季风期间对流发展空间分布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和天...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51年,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属中国气象局领导。2000年初,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建院伊始,学院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确立...
本文从分析流场、湿度场的特征入手,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进行了计算研究。
段廷扬 刘鹏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0年01期 期刊
应用1987年5月~9月南亚地区OLR格点资料,先进行距平合成分析,研究了这一年东南亚夏季风不同阶段对流发展的空间分布,然后用复自然正交函(CEOF)展开,进一步分析了南亚季节不同阶段各地对流强度的时...
本文用美国气象中心(NWC)1979年6—8月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上空的瞬变涡动动能、区域的热源和能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1979年夏季印度季风区的印度半岛和孟加拉湾地区,东亚季风区的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东部大陆地...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HEATING AND ATMOSPHERIC... CNKI文献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upper high and lower high”pressure pattern due to the activitiesof 500 hPa hig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a series of changes of the East As...
段廷扬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1994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atmospheric / heating / East / Asia
下载(16)| 被引(0)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us Convection over the Ti... CNKI文献
The diagnostic model of the cumulus convection proposed by Yanai et al. (1973) was applied to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used to estimate the vertical mass flux, entrainment and det...
段廷扬 Elmar R...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0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Some / Characteristics / of / Cumulus
下载(12)| 被引(0)
从地温满足的热传导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土壤平均和瞬时热通量的计算方案。该计算方案可同时计算出土壤热通量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它利用整层的地温信息来计算任一层的热通量,这种方案克服了用差分方案进行直接计...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CNKI文献
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两年逐日的大气热源汇〈Q1〉,再用谐波分析方法对〈Q1〉作带通滤波,得到了准30~70 d的〈Q1〉低频分量,并分析了两年夏季大气热源汇和其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的差异,...
关键词: 低频振荡 / 青藏高原 / 大气热源(热汇)江淮流域旱涝
下载(654)| 被引(65)
1997/1998年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 CNKI文献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研究计划1997年9月~1998年10月在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2个站点自动气象站辐射平衡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西部2个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在不同季节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且还与1979年5...
以 1997年 11月至 1998年 10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地区自动气象站 (AWS)连续观测的近地层梯度资料 ,采用廓线通量法计算出观测期逐日的总体输送系数 ,进而用总体公式得出两站逐日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 ,设置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林芝 4地 1993年 7月~ 1999年 3月近 7a的自动气象站 (AWS)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 ,确定出分季节的高原地表粗糙度和逐日的地面总体输...
以 1997年 9月至 1998年 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地区近地层自动气象站(AWS)0连续观测的梯度资料为基础,确定出两站的平均地表粗糙度分别为2.7和2.9 cm.采用廓线-通量法计算出观测...
夏季亚洲季风区典型旱涝年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 CNKI文献
使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夏季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再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对原始热源(汇)场进行带通滤波,得到2001与2003年夏季30-60天的大气热源(汇)的低频分量,然后分析两年夏季东亚各区...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中的青藏高原自动气象站 (AWS)观测资料和相应的常规测站资料 ,计算分析了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林芝的大气热量收支及各热力分量的贡献状况 .结果表明 :高原大气在3~ 9月是热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