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教育与“诚实”教育,孰难——知识教育与德性教... CNKI文献
"牛顿定律教育"与"诚实教育",是两种内容不同的教育。"牛顿定律"代表知识,"牛顿定律教育"代表知识教育;"诚实"代表德性,"诚实教育"代表德性教育。知识、...
“安身立命”:德育的使命与伦理共同体——从伦理觉醒、道... CNKI文献
德育这个学科和"研究德育的人",如何形成一个伦理共同体?这个伦理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生存共同体"。应从人类永恒的使命——安身立命——来给自己立法,不是为一时一世立法,也不是用当下流行的某种时...
“三角形的面积”与“江河之水的意义”——思维形式与教育 CNKI文献
引导人的思维,是教育能够涵养人的心智的根本。一般教育所引导的思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对作为思维客体的物形成知识,知识外在于人,且是公有的,所有的人都能够形成同样的知识,如三角形的面积...
对文字的尊重与敬畏——中小学语文教学可能的本质与幽怨 CNKI文献
中小学语文教学可能的本质应为对文字的尊重与敬畏,而非人对人的仰视。文字的作用是言说人的精神,在文字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没有大作家与中学生或小学生的区别,大作家与中学生或小学生在文字面前都是平等的。人在...
害怕自己的影子消失——“原始思维”的教育辩证意义 CNKI文献
教育乃启蒙是关于教育的最普遍的思维,最原始的启蒙却是我们灵魂底部的原始思维,它唤醒我们的记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绝对的意义上,人不能脱离原始或者野性,因为那是人的根性,人不是按照逻辑生存的。地球上...
不浪漫时代的浪漫与天真——德育可能的“生活”与“理性”... CNKI文献
我们处于一个没有浪漫的时代,我们更不是一群浪漫的人,但却要跟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60年代毕业的老师,去活出浪漫,当天真的人。因为,我们老师浪漫与天真的灵魂孕育了我们的浪漫与天真,也是我们生命中本来就有的道德遗传...
是儿童带着世界走,不是世界带着儿童走——《道德与法治》课... CNKI文献
"生活"是当下中小学道德课程或者道德教育的核心,这个"生活"应该是"伦理的生活",而不是儿童日常的琐细的生存方式。日常的琐细的生存方式不是生活的本原,不能使儿童与老师对这样的生活...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从意见世界上升到知识世界,教育的核心在于灵魂体认知识的能力。灵魂精细繁复,悠远邃深,无始无终,广大幽深,通天彻地,知识亦复如是,乃人灵魂固有之能力。灵魂体认知识的形式和品质,或高或低,高者与人...
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和智慧 论文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法,以一所乡村小学作为研究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观察、体验、思考乡村生活与文化、农民的道德智慧、乡村人物的文化和道德特征、教育在农民生活中的...
师生关系:以教学为交往实践的特指关系——亲缘伦理关系、契... CNKI文献
师生关系一直是笼统的说法,它应该是以教学为交往实践的特指关系,且是工业文明下社会的共同关系,因为教育是工业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不是农耕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过渡时期,师...
个人的进步或者退步,往往是在社会的"要挟"下的被动生存,或者是自然地生存,因为个人的生活与生存永远是原教旨主义的。个人为了不被社会"抛弃"或者"边缘化",个人要么跟着社会的要求走,...
用整个社会才能完成一个人——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儿童了 CNKI文献
中国古代,儿童是家族和父母的私民,当代社会,儿童应该是社会的公民。儿童最终的前途应该由国家落实,用整个社会才能完成一个人。当代社会是分化的社会,教育的某些原始涵义如养老已被社会的其它领域担当,老年是教育意义...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那么,德育就可以理解为"解放...
儿童青少年是什么哲学——我该对儿童愤怒抑或儿童该对我愤... CNKI文献
儿童青少年是具有魔鬼和上帝二重性的人,儿童青少年可爱极了——只要你不是他的父母或者老师,你要是他的父母或者老师,儿童青少年恶心极了。儿童青少年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一个思想,是人类的精魂。然而,在人类历史和人...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
对“教材”的“文本”化解释——教育中可能的颠覆与反颠覆 CNKI文献
教学,在诠释学意义上就是对文本的解释。教材或者课本,实际上是文本。诠释学对待文本可以理解为五种立场:原始教徒立场(宗教立场)、圣贤立场(经学立场),政治立场(道德立场),考据立场(科学立场)和怀疑批判立场(哲学立场...
小学语文教学,粗暴地理解是走板的教学,文化遭遇矮化,鼓捣出"文化小人",实在难为情。如课文《长城》和《秦兵马俑》,应该以"艺术"与"美"来教学,而不能笼统地以"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几个风雅,甚至是大风雅,今天的人不但不熟悉,甚至可能觉得恶心。这几个风雅包括扪虱、负暄、围炉、纳凉等。这里且把"扪虱"也当作一个传统文化来说说。在人类没有出现以前及以后,虱子、老...
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深度与身份之尊荣——中小学教育可能的浅... CNKI文献
最近二三十年,中小学逐渐沦落为大学的阴影与附庸,上小学是为了上中学,上中学是为了上大学,大学成为实际的教育目的,也成为衡量中小学的标准。这样,中小学教师就被拉到浅薄与平庸的路上。而一些中小学教师也往往放弃自...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研究从经验向智慧过渡形成了教育理念 这使我们看出社会变迁所体现出来的生动的教育意义和所建立的时代教育体系 笔者把智慧德性和境界作为教育的本质把生命作为人的本质笔者认为教育在于生成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