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马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研发在设计过程中,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双布风板大炉膛密相区颗粒混合问题、床料平衡与控制问题,高炉膛中气固浓度分...
概述了国内外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流派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指出循环流化床的炉内热流特性使其比煤粉炉更适合与超临...
结合作者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和设计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热力计算方法,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几何尺寸确定、炉膛热量平衡和炉膛传热计算。考虑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型不同,其热力计...
分析了典型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数据及其相关参数关系。以12 MW、50MW和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讨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问题。此外,还讨论了炉膛悬吊受热面、汽/水冷旋风分离器、外置式换热器和尾...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循环流化床的传热机理与数学模型的研究概况,对循环流化床传热理论发展的现状和结果、循环流化床中的传热机理与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图2表1参10
对国、内外在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领域发表的130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总结在循环流化床传热试验与理论研究发展的现状和结果,讨论各有关运行参数的影响与传热机理。图8表2参10
作者对1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受热面的传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计算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图11参9
循环流化床中 ,炉膛壁面与床中的传热源自辐射 ,颗粒相对流和气相对流 3部分。有关固体颗粒相传热系数的计算 ,研究人员主要提出了单颗颗粒模型 ,颗粒团更新模型和连续膜模型。但关于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则比较简单 ,在...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传热 ,并通过采用二维传热分析方法 ,讨论了带有竖直鳍片和横向鳍片的水冷壁管上温度与热流分布。探讨了炉膛侧传热系数、水冷壁管水侧传热系数、水温、床温、水冷壁管材的导热率以...
本文研究循环流化中膜式壁的传热规律.采用电加热膜式壁传热测量元件试验研究了固体颗粒悬浮密度,膜式壁传热测板长度和空截面流化气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对颗粒团壁面更新传热模型中的重要参数颗粒团壁面覆盖率进行...
介绍了将链条炉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情况,包括方案选择、热力计算、改造要点、改造结果和经济性评价。分析了煤矸石比例变化对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并对整个改造项目的经济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改造具有...
对于压力循环流化床中密封口料装置的返料特性,系统运行压力、密封回料装置的两下侧进风和固体颗粒直径等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循环流化床回路上的压力平衡理论分析了密封回料装置的运行机理,提出了计算其中压...
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尾部烟气湿法脱硫相结合的组合式脱硫方式,燃煤电站SO2排放可以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基于燃煤SO2产生及脱除过程中系统平准化运行成本最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选择策略模...
本文从理论与试验上研究压力循环流化床中床-壁面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对常压循环流化床中的传热模型进行修正,发展了压力循环流化床中的传热模型。试验测试了床内传热系数随床内固体颗粒浓度、颗粒径和运行风速的变...
一种应用于锅炉改造的新型分离器——方形卧式分离器 CNKI文献
针对在锅炉改造项目中常规旋风分离器布置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器——方形卧式分离器的概念。通过对一台220 t/h煤粉炉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案例分别应用常规旋风分离器和方形卧式分离器的布置分析,论证了方...
针对流化床锅炉的热污染 ,浙江大学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流化移动叠置式灰渣冷却器。在实验室理论与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设计开发制造了冷渣量为 1 .5t/ h的冷渣器示范装置和一系列冷渣器产品。 1 997年为日本一公司锅炉配...
介绍了流化床燃烧脱硫过程中脱硫剂反应活性的测试方法,并提出一种脱硫剂性能的评价标准与体系,为经济高效选取脱硫剂提供理论指导。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新疆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找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文献资料发,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结果:(1)新疆高校大学生普遍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认可度较高,但网球的知识较贫乏,了解程度较低。(2)高校还...
就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有关炉膛各种开口的确定进行分析和探讨,讨论了设计影响因素,提出设计方法。
10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环形炉膛气固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CNKI文献
基于欧拉双流体流模型和Gidaspow曳力模型,模拟计算得到10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环形炉膛气固流场。模拟采用周期性旋转对称边界条件耦合法对锅炉模型进行简化。计算结果表明:固相密度沿炉膛轴向呈近"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