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三统”“三正”等一系列历史哲学思想,试图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王朝更迭的规律、法则等问题做出探讨,并为汉王朝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进行理论论证。他主要结合阴阳理论与传统儒家礼制,通过阐明《春...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首先就要尚贤,具备“以虚受人”的谦虚态度,善于“听微决疑”,从而群策群力,将众人的智慧拧成一股绳,朝美美与共的理想状态迈进。“博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非常重视安顿人的身心、开发人的德性与智慧,这对当代社会而言,仍然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不断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而为人们树立文化自信奠定牢...
乡愁的产生源于人的内心、或一种文化,是因心灵之家遭到变故、文化受到破坏而带来的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所谓"故乡",不仅是人们的生养之地,更是指精神之家、文化之原乡。城市化带来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
本文对北宋大儒程颐易学中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程颐最重要的著作是其《易传》一书。通过阐发《周易》的思想,程颐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历史价值和评判标准、历史本体与历史现象等历史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思...
邵雍的先天易学究其源可能与《周易参同契》、陈抟的易图有关。邵雍继承了道教丹道关于天道自然说理论的合理内核,并将之与儒家重社会、人事的特点相结合,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天人之学理论体系。但邵雍的先天易学、先天图...
邵雍象数易学中有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其中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尤其有特色。邵雍认为,《周易》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圆图等所表征的卦气说,既说明了天地自然问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也说明了人...
王弼易老之学的玄学思想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关于历史哲学的观念。其谓"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肯定了社会历史法则、规律的存在;"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也",对人们如何把握历史演变的规律做了说明;...
在全真道发展历史上,全真七子名下各创有一派。其中,宗郝大通(1140~1212)的一支称为全真华山派。北京白云观收藏有道教《诸真宗派总簿》,李养正先生编著《新编北京白云观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时将其收录,其中...
邵雍的历史哲学不仅对历史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过思考,还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动力、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历史本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太极"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其所涵阴阳刚柔的对立与...
中华民族文化衍化、整合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所铸造的文化精神方向,既对此前的中国传统价值精神作出了理性反思和重塑,也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精...
本文认为,北宋儒者力图从儒学经典中去探求一种大中至正之道,将之上升为最高的理性原则和文化精神,即所谓天道或天理,并以之来制约王权在世间所具有的至高无上地位,为经世济民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北宋儒学复兴的深层动因...
郝大通、盘山派一系全真内丹心性理论之特色在于明体以达用,其以"重玄向上"为宗,通过明心见性,直探虚无道体;以"无为清净"为功夫,通过降心离尘、除情去欲,得本来真心、真性呈现;以"法相应感...
南宋杨万里的易学"引史"以"证经",辟宋代易学发展之新路,于其中颇有历史哲学之精神。他认为《易》与"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确立起大中至正的形上之道,"史"则将此形上之道...
道教内丹学致力于为其宗教实践提供具体范式的指导,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内丹学对实证形上道体的方法、形上道体与形下经验世界的关系等诸多宗教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北宋张伯端及其内丹学思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
“太极”和“太极图”已是极为普遍、又极容易让人产生神秘联想的字眼和图案。我们知道,明代的高道张三丰曾悟创了一套拳法,能“四两拨千斤”、“以弱克刚”,称之为武当太极拳;京剧的脸谱中,太极图和八卦是智慧和法力...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关于个体之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保持自己身心健康,论述尤其丰富。关于个体之人如何安身立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中国传统哲学坚持"天人合一"的立场与"内在超越"的价值实现...
本文认为,道教易学是以《周易》卦爻象、卦数及历代易学中围绕着《周易》经、传及其阐释而出现的概念、命题等来对道教的信仰、教义思想进行解说的一种学术形式。道教易学主要为解决不同时期之道教教义、信仰中的人天...
本文主要探讨司马光的史学与其经学之一的易学之间的关系。司马光通过其易学形式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历史观。他提出"易道"的观念,认为"凡宇宙之间皆易",易就是"阴阳之变"、"五行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