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红外薄膜在太阳能利用、节约能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薄膜对热辐射的红外波段具有高的反射率,而对可见光又有相当高的透射率。考虑到大量生产的可行性,我们选择铜为制备反红外薄膜的原材料,采用自制的“S”枪...
分子束实验在微观动力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实验中,进入探测器的产物往往比探测器中的本底还要低好几个数量级。因此除了采用高强度的超声分子束源,分子束的调制,离子、电子倍增器,分级排气探测器及计数技...
本文介绍了一种探测器可转动的新型多功能超声分子束设备,探测器的内外二室分别由两台离子泵进行抽气(高分辨率四极滤质器及离子-电子倍增器置于探测器的内室)。这内外二室各经不锈钢波纹管与离子泵相连接,因此,在离子...
氧化锡薄膜高阻区具有冷电子发射的特性.本文所给出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锡薄膜主要发射区表面的元素成分和配比均发生了变化,发射电子能量分布不同于场致发射的电子能量分布.气体的种类和压强都可以对它的电子发射...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真空检漏仪器——氮光谱检漏仪的实验结果。它利用检测潘宁放电光谱作为一种快速诊断真空系统质量及检漏的手段。在10~(-4)托压强下,实验测量并比较了各种气体的放电光谱。在可见光区域,氮存在三...
反应溅射制备的各种化合物薄膜,其组分、形貌、结构等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中反应气体的分压强。以制备TiN薄膜为例,溅射中所用气体为氩和氮的混合气体。当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由小到大变化时,所得薄膜中氮和钛...
采用van der Pauw法、等离子振荡波长法和光谱拟合法等三种方法对IMO(In2 O3 ∶Mo)薄膜和ITO(In2 O3 ∶Sn)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 ,IMO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高达 10 0cm2 V-1s-1以上 ,远超过已报...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作为对科学上重大发现或开拓性工作的公认和赞赏,是世界上所有科学家所向往并引以为荣的。今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家李远哲教授摘取了1986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桂冠。李远哲运用交叉分子...
Sb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与光催化性能(英文) CNKI文献
用溶胶-凝胶法将纳米TiO2:Sb薄膜沉积在玻璃基板上.通过XRD、Raman光谱研究了Sb掺杂量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晶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纯TiO2薄膜中,TiO2不仅以无定型态存在,而且还以板钛矿和锐钛矿的形式存在.掺入适...
阐述了氧化铟锡(ITO)薄膜的气敏特性及其导电扩散阻挡作用,对ITO气敏薄膜及扩散阻挡层薄膜的制备过程、测试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研究讨论.
通过对合金类和氧化物类以及其它化合物超导体的电负性的平均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规律性.如合金类超导体的电负性平均效应值χ介于1.5至1.9之间;氧化物超导体中各正价元素电负性的平均效应的η值...
研制了一种钇钡铜氧涂层,并研究了它的超导电性.电阻测量表明在92 K附近涂层电阻急骤下降,所有样品的零电阻温度均高于77K,有的达到88.2K.交流磁化率的测量也观察到在电阻转变温区有明显的抗磁性.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以...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碳掺杂TiO_2薄膜及其可见光活性 CNKI文献
室温下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利用碳钛镶嵌靶在Ar/O_2气氛中制备了碳掺杂纳米TiO_2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UV-Vis透射光谱以及光电化学的方法对薄膜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靶中碳和钛的面积比小于0.1...
朱蕾 崔晓莉... 《物理化学学报》 2007年11期 期刊
关键词: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 / 碳/钛镶嵌靶 / 碳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 / 光电化学
下载(386)| 被引(40)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In2O3:Sn和SnO。2:F都已经发展成熟,分别大规模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建筑两大领域。最近几年,TCO薄膜的研究又进入了一次复兴时期,研究和开发出几类具有明显特色的新型TCO薄膜。ZnO基TCO薄膜有...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催化性研究 CNKI文献
在磁控溅射器中用钛板作阴极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二氧化钛薄膜 ,溅射气体为氧、氩混合气体 ,O2 与Ar比例为 1∶2 ,溅射总气压范围为 0 5~ 6 65Pa ,溅射时基板温度范围为 1 0 0~ 40 0℃ ,薄膜厚...
对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TiO2 薄膜的亲水性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退火时间和薄膜厚度对亲水性的影响 ,对亲水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并讨论了通过测量薄膜表面水滴的直径来计算接触角的方法 ,与照相方法测得的接触角进...
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制备了掺钼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掺钼氧化锌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其光学和电学性能。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显示薄膜表面较为平整致密。制备出的掺钼氧化锌薄膜最低电阻率为9.4×10-4Ω.c...
在室温下,采用溶胶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厚度约为100 nm的均匀、透明的纳米SiO_2-TiO_2复合薄膜.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后薄膜的超亲水性、光催化能力等光致活性.通过XPS对薄膜表面及近表面元素的化学态的研究发现,Ti在表...
纳米TiO_2薄膜的热致亲水性与光致亲水性机理 CNKI文献
应用真空磁控溅射、溶胶 凝胶方法和电沉积方法分别在玻璃和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纳米TiO2 薄膜。纳米TiO2 薄膜的热致亲水性研究表明 ,这是由于热处理对TiO2 薄膜表面的清洁作用除去了吸附的水和有机污染物而产生的。T...
通过对合金类和氧化物类以及其它化合物超导体的电负性的平均效应进行研究 ,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规律性 ,如合金类超导体的电负性平均效应值 χ介于 1 5至 1 9之间 ;氧化物超导体中各正价元素电负性的平均效应的η值介...
刘隆鉴 章壮健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02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