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传统文化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有其明确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展开历程。人生最大的忧患,莫过于对生命健康的担心,这是"治未病"的本质意蕴。有了忧患,就要主动防患,"治未病&q...
本文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饮食养生的一般意义,二是饮食养生的一些原则,三是饮食养生的主要方法,最后介绍几种养生保健食谱。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创造性地构建了藏象生命理论系统,提出了明确的以治未病为核心的思想原则,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蕴涵中华...
强调食疗是孙思邈的一大特色,注意饮食选择和调理,把它看作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能力,以至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是孙氏一贯重视研究的问题。反映在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摄养枕中方》...
脓毒症 (sepsis)与内毒素血症是当前外科所面临的棘手难题 ,由其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直是外科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 ,脓毒症患者仍有 30 %~ 4 5 %因不能及时控制病情而死亡[...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土膏壤,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与古代哲学、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数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发生碰撞,彼此交融渗透,互为影响,最终成为独...
房中养生是道教医学的重要内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中房中养生内容十分丰富 ,主要包括房中养生思想、养生技巧、养生禁忌及房中养生方药等
道教服食方可以分为草本方、金石方和丹炼方三类。草木方的主体多为天然植物 ,没有毒性 ,可以较长时间服用 ,组方多以单味药为主。金石方为矿石金属类药物 ,质地坠重 ,难以吞服 ,且多为温热燥烈之品 ,有补阳之功。丹炼...
儒家养生与道家、佛家及医家养生共同构成中华传统养生学的内容。但与道、佛、医相比,儒家养生在其长期践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道德意识为修炼导向,并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境况都作为身心修炼的契机,注重"事上磨练&...
中医养生在理论思想、方法经验和文献文物器具等三个层面均有重大的创造发明。这种创造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多方面的联系,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其现实价值越来越凸现。因而研究中医养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演变,虽然始终以关注社会人心和礼乐制度为轴心,但其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以"克己复礼为仁"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所形成的生命观、养生观,对中华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道教医药养生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内容 ,它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显著的文化特征 ,而且是道教对古代生命科学最具积极意义的探索成果。众所周知 ,道教以长生不老、修炼成仙为最终目标 ,尽管这个目标只不过是一种不可...
(上接2005年《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第5期第20页)2·2·5注意四时调节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养生法中即有“四时调摄”之说。其中,饮食的四时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
论道教服食方的价值和影响□蒋力生一、道教服食方的价值作为将不老成仙目标具体化的道教服食术,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所积累遗留下来的数以千计的道教服食方,却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临床价值。道教服食方的...
《脉经》10卷,西晋.王叔和撰。王叔和,名熙,叔和为其字。高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一说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代不详,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王叔和“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修养之道”,曾为太医令,是西晋著名...
道教创立伊始 ,就与祖国医学结下了深深的情结。此后 ,这种不解之缘经过长期的孕育培植 ,终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道教医药学。本文试就道教与医学结缘的三个基础 ,展开一些初步的讨论。因原文较长 ,这里只发表全文的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怒胜思。”王冰注:“思,所以知远也。虽在志为思,甚则自伤,怒则不思,胜可知矣。”按照王冰所注,“思”,就是一种思深虑远,探求事源的认识过程。脾虽然在五志上属于思,但太过了就...
"生生之谓易"是《周易》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生生",既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普遍遵循的法则,又是宇宙万物推陈出新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人类蓬勃向上、追求进步的基本精神。这个命题,不仅是中医养...
诊法,亦称诊候,即诊察疾病的方法。诊法作为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其内容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深化、提高,因而在中医诊疗发展史上,呈现出日益精进的历史轨迹。追溯中医诊法的源流,对于继承拓...
蒋力生 刘春援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01期 期刊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道教医药学家 ,他出儒入道 ,援道入医 ,亦医亦道 ,在古代医药临床和养生实践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 ,取得了巨大成就。孙思邈的临床医学成就早为世所公认 ,而他在养生学方面的许多创造性成果 ,如食养食...
蒋力生 章德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