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虽然出现过两次退缩速率减缓或相对稳定甚至小的前进阶段,但总的过程仍然呈明显的波动退缩趋势.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高原冰川末端在近几十年间出...
祁连山七一冰川观测结果表明, 2001/2002年度和 2002/2003 年度冰川物质平衡分别为-810mm和-316 mm水当量, 冰面出现显著的减薄状态. 和过去的观测结果相比较, 20 世纪 70 年代为较大的正平衡, 年平均为360 mm水当量;...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2001年7月4日至8月8日,在慕士塔格峰西侧的洋布拉克冰川海拔4600~4460m区间的冰舌段,进行了短期的冰面消融观测.慕士塔格峰冰川区暖期短,冰面强消融时期比较集中.观测期间,冰面纯消融厚度为640~1260mm水层,日平均消...
利用GPS测量冰川不同时期的相关位置,结合地形图和航空照片的分析,在2004-2006年连续监测了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古仁河口冰川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小冰期以来,古仁河口冰川表现出较强的退缩状态,小冰期最盛期冰川末端海拔...
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马兰山冰帽 ,冰川覆盖了整个山体 ,冰川面积达 195km2 ,属极大陆型冰川 .雪线海拔在 5 34 0~ 5 5 40m之间 .大多数冰川末端存在小冰期的冰碛垄 ,一般可分辨出 3道 .自小冰期以来 ,随着气候的变化 ...
冬克玛底冰川和煤矿冰川的物质平衡(1992/1993年) CNKI文献
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大、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昆仑山煤矿冰川的观测研究表明,1992/1993年冰川的物质平衡均为正平衡,其平衡值唐古拉山冰川大于昆仑山冰川。冰川物质平衡过程存在四个阶段,即低水平维持阶段、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古迪如南支冰川,江源地区包括通天河和楚玛尔河汇合口以上的广大区域,区内自北而南有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等主要...
20 0 0年 10月在普若岗日冰原海拔 6 0 0 0m处的 80m深冰芯孔中 ,利用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了冰层温度 .结果显示 ,所有温度曲线除 2m深度以上表层温度已受到低温冷波强烈干扰开始转型外 ,主要曲线均表现为暖季型 .最低...
Studying the mass balance on the Xiao Dongkemadi Glacier and Hailuogou Glacier shows that the mass balance variation of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au is in the same phase with...
关键词: Xiao / Dongkemadi / Glacier / Hailuogou
下载(177)| 被引(3)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
祁连山七一冰川物质平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CNKI文献
依据2010年6月30日-9月5日考察期间获得的七一冰川物质平衡和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运用度日物质平衡模型模拟了七一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七一冰川考察期间物质平衡为-856.2mm w.e..受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
长江水系上游地区有现代冰川1332条,冰川面积1895km~2,冰储量147.2648km~3,折合水量1251.751亿m~3,为相当可观的淡水资源。长江水系的现代冰川有2/3以上分布于金沙江流域,其...
探索者的足迹:在冰峰上探取历史──慕士塔格峰冰芯钻取记 CNKI文献
在国家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2001年6—8月,中国科学院慕士塔格蜂考察队的20多位科学工作者,在装备简陋的艰苦条件下,冒着冻伤和生命的危险,沿途开挖雪坑,采集雪样,并在慕士...
青藏高原黑(河)阿(里)公路以北的广阔高原区域,通常被称为藏北无人区。辽阔的高原上,散布着起伏的山峰,峰巅冰雪四溢,盆区湖泊密集,水系纵横,河谷宽阔。地表寒冻、风蚀、风碛和岩溶景观,构成了藏北高原壮丽...
基于2006年5月利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八一冰川厚度的系统测量资料,绘制了该冰川冰厚度分布等值线图,计算出了该冰川的平均厚度为54.2 m,冰储量为0.153 km3.这几乎是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中给出的八一冰川平均厚度(30...
2004年和2006年对青藏高原西南部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在过去几十年内,许多支冰川已经和纳木那尼主冰川分离,冰川末端形成大量不连续的冰塔林,冰川末端在1976—2006年平均退...
基于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野外观测资料,结合气象站数据及1975-2015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冰川末端变化、物质平衡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七一冰川末端持续退缩235 m,平均退缩速率为...
根据从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冰帽钻取的深 10 2 .0 7m冰芯记录中δ18O的年变化 ,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 .研究表明 ,青藏高原中部的升温变化与北半球 2 0世纪的升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 ,最暖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