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是近30年出现的全新概念,是一个不易把握的词汇或武术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兼用历史考辩法、实例印证法、学术积累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多维度考查和梳理"武术文化&...
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有待于研究的空白点颇多,研究其中的5个问题,其创新点为:1)新近发现"武术"一词在唐代就有使用,而不是普遍使用于清末之说;2)"精武会"从创立之初就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与陈英士和...
尚武精神:近代习武群体的凝聚力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力 CNKI文献
"尚武"或"尚武精神"是研究近代武术和体育最鲜明的标志之一。文章以历史为线索,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结合精武会、土样体育之争、爱国人士言论,重点研究孙中山和梁...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历史考查等方法 ,全程记述竞技武术走向奥运的历程 ,80年代开始对外推广武术 ,90年代正式提出入奥设想 ,新世纪初争取实现入奥既定目标。今后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三条线 :进奥运并不是竞技武术的惟...
传统武术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进行抢救与保护的... CNKI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
蔡宝忠 于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06期 期刊
以中华传统核心文化为背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武术文化的三维主体结构。研究认为:宏观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佛教和道教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形态,武术植根于此;微观上,是以儒学的仁学、佛教的禅学、道教的哲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在不具备客观条件的状态下其主观愿望也难以实现。笔者认为,这个俗语稍加变动便成“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用来比喻学校武
武术精神:现代习武之人的核心力与社会文化的推动力 CNKI文献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方面考察中华武术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古有"侠义精神",近有"尚武精神",而今有"武术精神"。研究认为:"武术精神"就是习武之人在武术活动实践...
武当武术与道家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武当武术具有地方宗教与地方武术结合的特点;具有文武兼备的文化特点;具有武道并举、以武弘法的双重目标。研究中突出体现了5个新观点:①禹伐三苗之战所使用的"干...
蔡宝忠 胡庆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06期 期刊
武术是具有产业性质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 ,既属上层建筑范畴 ,又有商品的价值属性 ;在开发武术资源的初期 ,出现了一些相关术语或提法 ,需要界定后加以规范化使用 ;开发武术资源的优势条件包括广博的市场资源、庞大的习...
渊源流长的中华武德是与"武化"相伴而行的,"武化"中的军旅武德直接影响到民间武德的形成。时至今日,随着全民健身人群的剧增,武术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武德的要求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已由过...
运用资料印证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武"及武术的本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有两点创新之处:首先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
以历史资料为线索,综合考查近代两次“土洋体育”之争的来龙去脉,以及争论对武术发展产生的影响。考查得出的结论:我们“往往学了西国的皮毛”,而对体育缺乏“详细的研究”;提倡体育“国性不可或忘,国情不可不知”,选...
蔡宝忠 马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02期 期刊
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以武功保家卫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文章以零星的文史资料勾勒出前方硝烟弥漫,后方习武正忙的景象...
本文采用史料印证法、逻辑分析法和综合研究法等,并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历史背景,侧重于研究严复、康有为、孙中山、蔡元培、梁启超、蔡锷等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所倡导的"尚...
进入新世纪,现代武术如何发展成为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是通过对“武术术语”的探讨,来确定现代武术的范围,并加以研究。 一、武术概念的术语分类 武术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由于受“重文轻武”和“术而不文”思...
构建武术理论体系,要从武术发展过程和现代科学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科学地确定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从而确定武术理论的知识群及体系。
“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究竟怎样?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可见一斑。高校体育教师以2001年6种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发文情况为例,共发文232篇,其中体育院校、普通高校分...
主要采用历史资料考察的方法,探讨明代中日武术文化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本国武道的影响。研究认为:明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武术的相互渗透,有效促进了各自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法对中国刀法有一定影响,而...
根据武术教学特点、教学目标及现代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将武术普修课教学模式设计为4种:识图体验式、攻防实用式、三级评定式、讲一视一议结合式。通过两轮的实验,证明整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蔡宝忠 张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8年02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