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跨地震断层土木工程结构和设施的安全,减轻因断层错动造成的工程灾害损失是建设具有韧性的土木工程系统无法回避的难题。随着我国重特大工程建设向深地、深海和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跨断层土木工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
谢礼立 曲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6年01期 期刊
本文旨在观察和分析有关基底隔震技术在核电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重点讨论如何将此类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核电这一类十分特殊、十分重要、十分敏感而又十分复杂的工程中。文中指出隔震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整体改...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 ,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 .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 ,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
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建国60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了预防为主方针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建国60年以来的地震灾...
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背景、发展情况及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抗震设防方法;指出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区别及特点。
关键词: 抗震设计 /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 / 抗震设防 / 地震动
下载(3675)| 被引(472)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3方面作为衡量城...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 人员伤亡 / 经济损失 / 震后恢复时间
下载(1172)| 被引(73)
总结汶川地震灾害的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预防为主"方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在众多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
双规准反应谱的概念和统一设计谱的理论是基于当前各类结构抗震规范设计谱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现有大量强震记录由于信息不完备而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现实提出的.首先给出了地震动双规准加速度反应谱的概念,分析了双规准...
本文论述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结分析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涵意和内容。作者认为工程设防标准工作应包括确定合理的设防原...
长周期结构的抗震设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只是在高性能的数字强震仪问世以后,我们才能够得到可靠的地震动长周期信息,本文收集分析了在中国和墨西哥得到的约200条数字强震仪加速度记录,计算了周期从0.02秒...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三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首先澄清了自然灾害与灾象的概念,分析了当代自然灾害产生的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出了建设数字减灾系统的设想。数字减灾系统是一种...
本文将现有地震动持时定义区分为记录持时和反应持时两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文中提出了地震动工程持时的概念和定义,并推导出工程持时的预报方程。工程持时具有概念清晰直观和计算简便的特点,预报方程既与主...
本文论述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结分析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涵意和内容。作者认为工程设防标准工作应包括确定合理的设防...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获取的强震记录中显示出的地震动特征 ,诸如近断裂的破裂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壳波导效应、沉积盆地的放大效应和盆地边缘效应 ;归纳了强地震动估计的三种方法 ,简要综述了经验性...
卫星遥感技术在减轻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指出,卫星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地震事件十分复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尚未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