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行业数据的考察 CNKI文献
本文在借鉴与拓展Rajan and Zingales(1998)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和制造业数据,确认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融资依赖效应:融资依赖程度越高、国有比重越小的行业,从金融发展中...
介绍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归一化的得分构建方法。同时,介绍我国在评估和改进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存在的不足,指出在我国构建各地区营商环境评估体...
本文辨析了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消费的概念,指出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需要对公共服务价值和公共服务成本进行恰当的区分,需要对公务员工资、三公消费等要素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经济活动中,政府消费具有双重...
沿着去管制化、监管改革、监管管理、监管政策这一监管理念的演进过程,结合监管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观点,介绍有效监管的六大原则,阐述改善监管的三个基本方法,即提升监管透明度,简化监管程序,推行监管影响分析。同时...
从储蓄-投资、存款-贷款、竞争-隐性担保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两阶段金融抑制理论。在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存款与贷款的关系、实际资源的配置、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等方面对此理论进行阐述。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法律政策的有效支持和引导。本文从绿色金融配套制度、市场基础设施两个维度出发,对绿色金融法律责任、财政税收政策支持、跨部门协调、监督问责、环境信息披露和收集、环境损害核...
经济发展、制度环境与就业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 CNKI文献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部门的行业数据,通过面板分析方法,考察了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对投资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投资就业吸纳能力包括行业就业强度与投资就业偏向度两个层面。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
基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的微观作用机制,通过区分直接变量和间接变量,辨析了污染决定模型和EKC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异质EKC理论,指出收入水平的增加虽然可以给环境改善带来正面效应,但是收入水平本身并...
货币中性理论构架在3个暗含的假设之上,即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萨伊定律),利率由实际因素(节俭和生产率)决定,经济体系中的信息是完全的。在现实经济中,这些假设是不成立的,所以货币并不是中性的。货币政策、银行与金融体...
本文介绍了立法影响评估的基本框架(问题界定、方案构建、影响评估、磋商交流机制),评估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有效性分析、风险分析),以及主要指标体系(经济、社会、环境指标)。指出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建...
监管的前提是市场失灵,监管的充分条件是在有效控制政府失灵的基础上纠正市场失灵,即监管的收益大于成本。通过构建监管绩效指标,衡量监管的成本和效果,成本有效性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监管的效率,加强监管的民主参与性,完...
民间金融、中小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危机”的出路 CNKI文献
"民间借贷危机"凸显了中国现行金融体制的缺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基于所有制偏爱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同时利用软信息和硬信息理论分析了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
本文在厘清劳动收入份额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技术偏向、垄断利润等因素的生产决策模型,重新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决定机制。结果表明,就单个产业而言,垄断利润率是劳动收入份额短期变动的...
在中国居民的财富逐渐积累而资本市场尚处初级之时,行业乱象频繁发生。然而,此时暴露的问题正是资本市场改进、优化的契机。客观看待并积极应对,才能促使中国的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现货白银投资行为的火爆和随之而来的行...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水平效应(弱效应)和增长效应(强效应);衡量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具有正面影响的基本标准是水平效应。本文...
本文基于金融抑制的财政理论对金融抑制、政府财政和金融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当正规财政税收体系不完善时,金融抑制可以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维持政府的财政平衡和正常运行。政府在放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