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时期对藩王赏赐数量之大,是前几朝所罕见的。赏赐的内容大体上有土地、盐引、课钞、之国费用及王府修建费用等。这些活动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被大量侵夺。针对藩王赏赐产生的财政问题,明廷想出一些办法和措施给予...
永乐末年三大殿突然发生火灾,朱棣被迫暂停下西洋。原因至少包括永乐时期南征北讨、迁都建陵等活动消耗空前,远航总体上得不偿失,明朝的综合国力严重下降,无法长期支撑连续远航之举。仁宗全面停止下西洋,一方面是顺应...
永乐末年明太宗朱棣迁都不久的火灾之后,群臣应诏直言之举迅速演变为一场反对迁都的风波,不仅暴露出了迁都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暴露出了朱棣与群臣在开创和守成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虽然群臣因直言超过了朱棣划定的范围...
明代宫廷史是明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故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宫廷中各种势力间的相互关系、帝王本人的执政方式、宦官、内阁与皇帝的关系、宫廷文化的发展变化、国家与宫廷的财政关系及其变化等内容为...
明代宣德朝的宫廷文化相对繁荣,总体上更为精致、生动,富有宫廷富丽典雅、太平祥和的气息。其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包括宫廷园林、戏剧、文学、书画、陶瓷、漆器、珐琅器、家具、织绣以及文房用具等,约十八个门类。宫廷工...
明宣宗的削藩活动及其社会意义赵中男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在位10年(1426-1435),完成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仁宣之治”,对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明宣宗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中...
巡抚制度是明代一项重要的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后来为清朝所继承。巡抚制度创立于明代宣德时期,在试行和推广之后,于正统时期被正式确立下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地方行政体系中,省一级的最高负责人为三司的首脑...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仁宣之治",他在一批老臣的支持和帮助下,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全面恢...
明代中后期,明初实行的卫所制逐渐弛废,募兵制代之而起。与此同时,军队中私养家丁的现象日趋严重,并很快盛行,直至明后期发展成为与募兵制度并行的家丁制度。从明中叶至明末,家丁大批使用于边防战场上,这些人在明代军...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大体上调整了永乐时期的对外政策,从安南撤军,与朝鲜和东南亚等国保持友好关系,密切了同日本的经济往来,并派郑和第七次远航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东北非一些国家的交往,使中国保持了一个大国的国际...
明代弘治前后,出现了内地和边镇将帅私养家丁的现象,到了嘉靖中期,这种现象已经发展成为军事家丁制度。国家出饷供养将帅私人的家丁,军队之中大小将官每人都有为数不等的家丁。明中期以后他们逐渐成为边镇军队的主力,...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由于他在位不足一年,大部分政治生涯是在永乐时期渡过的,因此他的政治作为和历史地位往往为后人所忽略;但事实上,他是明朝前期继朱元漳和朱棣之后的重要统治者,他的主要贡献一是...
明代物料征收的名目较为繁杂,含义较为混乱,尤其是一条鞭法实施前,物料征收的名目多达十几种,诸如额办、岁办、派办、坐办、坐派、岁派、杂办、杂派、不时坐派、额外坐派等,散见于明代的方志中。这些名目之间虽有一定...
2008年3月13至14日,故宫博物院召开了首届明代宫廷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院李文儒副院长、"明宫史丛书"的多位作者及《院刊》编辑部成员出席了会议,大家就明代宫...
本文主要探讨明代前期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揭示成祖朱棣与太子监国时的仁宗朱高炽的分工合作与矛盾积怨,分析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政策的异同,并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时代诸方面揭示其根源所在,从而对明代前期政治主线以及政...
本文主要论述明宣宗朱瞻基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仁宣之治”。他在一批老臣的支持和帮助下 ,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 ,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 ,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 ,全面恢复了明代的社会经...
“高煦之叛”是指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于1425年发动的企图争夺皇位的武装叛乱,这是明代继“靖难之役”后出现的第二次争夺皇位的斗争。这次叛乱为宣宗朱瞻基所平定。洪武时期就有人看出了藩王对中央皇权的威胁,而凭...
关键词: 朱瞻基
下载(447)| 被引(11)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赵中男明代洪宣时期,是指洪熙帝朱高炽和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期,时间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至宣德十年(1435年)一月,前后不足11年。但这短短的11年,却是明代历史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