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江苏穭稻——一种草型栽培稻(Orysa sativa L.)的核型与染色体带型。结果表明,穭稻的核型有6对中位染色体(K_1,K_3,K_6,K,K(?)和K_(11)),4对亚中位染色体(K_2,K(?)K_0和K(?)),1对亚端位染色体(K_4)和1对随体...
穭稻的植株形态及谷粒特性与云南稻的两个粳型地方品种相近,彼此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它与籼型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穭稻野生性状较强,在 F_1代中表现显性.F_1植株的花粉育性为1.15—82.1%,与粳型品种杂交时育性较高,又以穭...
利用C-带和N-带分别及连续处理技术对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 Zhuk.)的染色体带型及异染色质的类型与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莫菲维小麦的4A染色体以及G-染色体组带型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端带,其异染色...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
白叶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水稻因受白叶枯病为害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影响米质。白叶枯病在许多种稻国家都有发生,我国先在南方发病,逐渐由南向北发展。1965年我市郊区随引种带入病害并扩散、蔓延,病区不断扩大...
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抗性谱测定的研究 CNKI文献
每年选用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群11~15个稻瘟生理小种,先后对768个品种(系)进行抗谱测定,抗菌率达80~100%有34个品种(系),占供试品种(系)4.4%,抗菌率在60~79%属中等抗病的品种(系)有109个,占14.2%,其余625个品种(...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spectrum of rice varie... CNKI文献
From 1986 to 1990 typical physiological races of Piricularia oryzae were chosen from 7 local groups,and the resistance spectrum for 768 rice varieties (strains) was determined. The resistance percent...
陈增建 刘水芳... 《华北农学报》 1994年S2期 期刊
关键词: rice / Piricularia / oryzae / resistance
下载(14)| 被引(0)
稻瘟病菌确实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小种,而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或减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能侵染该品种的新小种的出现和区系组成变化所致。开展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这对抗源选择、抗病丰产良种在生产上合理布局、品种抗...
我市人力资源社团参与服务月 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办进校... CNKI文献
本报讯 近日,一场题为“将梯子靠在合适的墙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座,在首都经贸大学举办。这是在市人事局有关部门指导下,为配合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由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人事经理委员...
生产实践证明,选育丰产抗病良种,必先掌握抗源,并明确其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抗谱和效应,避免抗病育种的盲目性,而我国北方稻区粳型品种中过硬的抗源不多,兼抗的更少。所以我们要重视我国籼型品种的抗源,通过籼粳杂交...
芦笋学名石匀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是多年生一种食疗兼用经济价值甚高的珍贵蔬菜,在我国崭露头角,在西方各国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在我市种植多年,现在武清县、北郊区仍种植1万多亩,为我国换取了大量外汇。但...
针对黄土路堑高边坡坡体结构与坡面变形特点,提出了采用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法对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进行防护。并简要分析了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护坡作用机理。通过现场人工模拟降雨,分析了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护坡效果以及降雨...
陕西省修建了多条经过黄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其路堑高边坡的植被防护问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总结了陕西省已建或在建公路黄土路堑坡面植被防护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防护效果。同时,探讨了黄土...
1990—1994年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源。在室内、外干燥自然条件下厚垣孢子可存活10个月之久;但随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土壤表层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率最高,随埋土层加深萌发率明显下降。花器...
经1992~1994年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葡萄穗轴褐枯病的侵染循环;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以及在病残体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在葡萄开花前7天至开花期为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病菌的侵染途径以分生孢子通过伤...
多倍体和杂种广泛用于植物育种和农作物改良。许多农作物如小麦、棉花和油菜是典型的多倍体;还有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和水稻广泛利用杂种优势。但是,对农作物多倍体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我们预测异源多倍体...
陈增建 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 2017-10-19 中国会议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世界上最重要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20%的食物来源。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研究对象,利用126个涉及多个组织(幼苗根、幼苗叶、花、旗叶、茎、...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halis),我市在七十年代试种,栽种历史虽不长,却发展很快,1987年种植面积近万亩,换取了大量外汇。但近几年病虫害严重,有的甚至毁田绝种,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影响了丰产、稳产。据我...
多倍体化过程中籽粒大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与互作机制... CNKI文献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是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2n=28,AABB)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2n=14,VV)杂交后经未减数分裂配子融合形成的异源多倍体,其在生长势与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双亲,如籽粒大小较双亲有显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