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驱动的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利用高效的热管溴化锂废热发生器将废烟气中的废热热量传递到溴化锂制冷机中,目前烟气驱动的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已生产出样机,处于使用阶段。 机组的工艺设计繁杂,还没...
陶玉灵 导师:金苏敏 南京工业大学 2003-03-01 硕士论文
关键词: 烟气 / 热管溴化锂废热发生器 / 溴化锂 / 制冷机
下载(1057)| 被引(41)
本文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传输架构,以EVB_M1开发板为基础,设计了消防报警数据的传输系统方案,经过测试,该系统可以实现报警数据上传与指令下载,并可以在消防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应用。1引言物联网是世间万物的相互...
热管废热LiBr制冷机中工质热物性的可视化计算 CNKI文献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作者拟合的公式,采用VisualBasic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开发了废热热管LiBr制冷机工质热物性的可视化程序,方便了人们计算水、水蒸气、LiBr溶液等工质的热物性,满足了废热热管LiBr制冷机的工艺设计...
介绍了单相流和两相流手提式细水雾装置,通过试验测定了两种细水雾装置的粒径和流量,分析了两种装置的优缺点,论证了手提式两相流细水雾灭火装置,可在较低储水压力和供气压力下获得较大流量的超细水雾。
介绍了天然水源应用于消防时对水质、水量、取水便利程度等的要求,论述了天然水源的取水技术和消防战术。提出利用天然水源,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消防供水途径,可有效保证消防用水和减少投资。
工业过程中的废热排放造成了可用能的损失 ,又造成热污染和环境污染。针对一种利用热管回收废热的LiBr制冷机 ,采用柴油机烟气废热制冷实测后 ,对该系统的实测结果进行了火用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新型废热LiBr制冷...
介绍了单相流和两相流手提式细水雾灭火装置,并通过试验测定了两种细水雾灭火装置的粒径和流量,分析了两种装置的优缺点,最后论证了手提式两相流细水雾灭火装置可在较低贮水压力和供气压力下获得较大流量的超细水雾。
本文简单介绍了天然水源应用于消防时对水质、水量等的要求,论述了天然水源的取水技术和消防战术,提出了利用天然水源,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消防供水途径,可以有效保证消防用水和减少投资。
关键词: 天然水源消防供水战术
下载(84)| 被引(3)
介绍了水力摇摆消防炮的几种型式,着重阐述了一种水轮机带动曲柄连杆机构式摇摆消防炮的功能特点和结构设计。
提出了两种便携充气式消防中转水池的结构形式,对其优缺点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该种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柴油机废烟气驱动的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运行特性 CNKI文献
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或化学反应热来驱动生产 6 5℃的热水和 7℃的冷水 ,对利用柴油机排烟废热驱动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
文中论述了热管在冰蓄冷中应用的原理与特点,扩展了热管的应用范围,分析了热管式蓄冰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可为热管式蓄冰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GB5751—86 中国煤炭分类 CNKI文献
本标准适用于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 1、有关标准及规程 GB482—81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481—64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 GB475—83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474—83 煤样制备方法 GB212—77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476—79 煤的...
文章讨论了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按群将水分分级的计价标准,对新增煤类提出了计价建议。
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节约能源,首先是节约煤炭,对于缓和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为到本世纪末我国煤炭翻一番,保证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两番,具有现实意义。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是目前节能的主要方向...
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或化学反应热来驱动生产65℃的热水和7℃的冷水,本文通过对利用柴油机排烟废热驱动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运行特性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
汝箕沟无烟煤的分子结构——MAS/CP及偶极去相~(13)C核磁共... CNKI文献
利用魔角自旋、交叉极化和偶极去相技术~(13)C 核磁共振法测定了汝箕沟煤——测定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的芳碳率和质子化与非质子化芳碳的比例。其值为f_a=0.94,f_a-H=0.448,f_a-x=0.492,f(?)=0.037,f(?)=0.0038。结合X...
论述了中国煤分类的研究,介绍了褐煤、无烟煤、烟煤分类指标的选择,在原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褐煤、烟煤、无烟煤分类的建议方案。
由我国煤炭和冶金系统等几十个单位共同研究制订并由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鞍山热能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地质勘探分院、鞍山钢铁公司等4个单位共同起草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经过近十年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