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矮秆高粱新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研究,为新型高粱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矮秆高粱新品种辽杂35为主要试验材料,分别设置3个种植密度(90 000株/hm~2、12...
在盆栽条件下,对典型持绿型高粱品系B35在开花后10d和开花后30d进行1周的干旱胁迫,胁迫结束后测定与持绿性或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持绿型高粱品系B35与对照普通高粱品系三尺三相比,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形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也日趋严重,选育抗旱的品种已成为育种家们努力的目标。持绿性是植物的重要抗旱机制,在多种植物中被发现,引起了作物育种家们的极大兴趣。作物持绿...
根系生长在土壤中,这给人们对根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人们对根系的研究和认识水平与根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还不太相适应。尽管如此,根系的研究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善,人们对根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本文就有...
以铁杂17号(高淀粉)和辽杂11号(低淀粉)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磷、钾素用量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随子粒灌浆过程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等施用磷、钾肥处理...
对玉米品种油试67和高粱品种LA5×36不同时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作物的SPAD值在前期大小相近,高粱略高于玉米;中后期玉米叶片SPAD值下降速度较快,叶片衰老与籽粒成熟同步性强,而...
高粱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含氮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CNKI文献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生理指标。以目前辽宁省主推高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中后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杂10、辽杂18、锦杂100的...
同一群体内玉米单株产量与株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提高田间植株的整齐度是高产栽培的一项措施。自然株高、生理株高和叶枕株高在作物生长分析中具有相似的效果,可以互相代替。然而自然株高易受风等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
通过田间人工接虫、田间调查和室内生化分析研究了不同高粱材料对蚜虫的抗性及其与次生代谢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粱抗蚜虫性状属单基因显性简单遗传,通过回交转育方式容易获得抗性基因。高粱抗蚜虫性状与植株体内多...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现状是: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
叶片是植物重要光合器官 ,任何叶位叶的损失都会影响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高粱 1 338为材料研究表明 ,单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上数第 8、9、1 0叶 ;第 6、7、8叶功能期最长 ;第 8、9叶的光合势最大 ;上部...
在6.0万-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对帚用高粱生长发育及工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指标都随密度变化而变化。高密度不仅使群体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大大增加了倒伏率,这进一步影响高粱穗的工艺性状。...
1991~1992年生长季对2个玉米杂交种和2个高粱杂交种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的根系体积、重量、活力和长度等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杆玉米比单株高粱的根系体积、重量、活力着长度都大,生长前期二者相差倍...
高粱的株形性状主要包括株高、叶角和叶向值等,这些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叶向值为负优势。株高的杂种优势最大,但在试验范围内株高与籽粒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今后育种中可适当降低株高。...
黄瑞冬 马鸿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6年03期 期刊
玉米小花是形成籽粒的基础,其数量为品种特性,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玉米每穗粒数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改善栽培条件能够提高穗粒数。玉米籽粒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其数量不断减少,在开花授粉3周后逐渐稳定,籽粒大量败...
在相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了玉米和高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特点的比较研究.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快于高粱,并且较早地进入直线增长阶段.玉米在干物质积累的直线增长阶段中,营养器官生长阶段较短,而高粱的营养器...
玉米和高粱的形态学基础比较黄瑞冬,马鸿图(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110161)玉米和高粱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植物分类学上它们同属禾本科,二者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它们植株高大繁茂,主茎...
发展以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是近年我省耕作制度的重要改革,也是促进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的有效措施。特别是我省大部分地区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扩大生育期短的低温作物小麦的种植面积,是合理利用光温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单株和群体条件下玉米个体植株生长发育的比较,发现二者在拔节后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各生理指标在群体条件下受到削弱的程度不同,其中以净同化率受削弱最剧,对干物质及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群体条件下还使株高增加...
从作物产量限制因子和产量形成规律分析了辽宁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辽宁省C4作物如玉米、高梁的最高理论亩产量可达1434kg,C3作物如水稻可达1070kg.依靠政策、科学技术和物资投入是实现作物高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