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季节的菝葜带芽茎段、茎尖及带芽根状茎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不同消毒方法和防褐变处理,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探寻菝葜丛生芽的最佳诱导方法。结果表明,菝葜带芽茎...
菜籽饼(粕)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高蛋白资源,由于菜籽饼含有芥子苷、芥酸、植酸和单宁等有毒物质和抗营养因子,使其应用范围严重受限。应用先进的技术开发菜籽饼(粕)蛋白资源,提高菜籽饼(粕)蛋白利用率已势在必行。物...
以假酸浆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假酸浆种子萌发培养基,研究假酸浆种子在MS,1/2 MS,1/4 MS基本培养基及NAA和6-BA不同组合下的发芽率。结果表明:在1/4 MS+6-BA/L+蔗糖30 mg/L,pH=5.8的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
:减数分裂是高等院校的《遗传学实验》及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要内容。按照实验指导的操作方法,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操作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
以太子参冬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2MS+NAA0.1mg/L+6-BA2.0~3.0mg/L能诱导太子参越冬芽的顶芽和腋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0mg/L适宜诱导丛生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5mg/L适宜太子参...
[目的]探讨发酵条件对产沼气的影响。[方法]以鲜猪粪为原料,采用批量沼气发酵方法,研究了7个处理(接种量分别为7%、14%、21%、28%、35%4、2%和49%)对厌氧发酵产气量、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不...
以鲜牛奶和灰树花菌丝体发酵菌液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乳酸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鲜牛乳与灰树花菌丝体发酵液配比为75∶25、蔗糖8%、发酵液接种量4%,在42℃条件下...
浅析黔南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提升 CNKI文献
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
以鲜猪粪和风干稻草为原料,采用批量发酵法研究不同C/N(18/1、23/1、28/1、33/1、38/1、43/1)对厌氧发酵产气量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各处理沼气发酵均能迅速启动,但C/N为23/1的处理发酵启动最快;...
[目的]研究6℃低温处理对沼气低温发酵微生物菌群产气特性及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温度条件,采用批量发酵、排水集气和MPN计数法,了解6℃条件沼气发酵器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结果]结果...
采用现代液体发酵技术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碳源、氮源、pH值和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灰树花菌丝体干重的影响,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灰树花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较优组合碳源为玉米粉4%,氮源为豆饼粉0.2%,起...
利用生化培养箱,人工驯化繁殖可用于冬季低温条件的沼气发酵微生物菌群(种子),接种于农村沼气池,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人工培养的低温菌群对提高产气量有明显作用。
[目的]优化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方法]研究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中碳源、氮源、pH、时间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培养条件中对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影响的顺序为:碳源>时间>pH>氮源。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
在相同的发酵浓度、相同体积及相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稻草和猪粪的不同比例来调节C/N,采用批量发酵方法,研究C/N对厌氧发酵产气量、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原料不同C/N都能迅速启动;60d平均日产气量和产...
近几年来,黔南州毛南族聚居地在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黔南毛南族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贵州省其他民族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主要阐述黔南州毛南族人口文化与毛南族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开发凝固型灵芝酸乳特色风味食品。方法:采用L9(34)试验设计研究和优化灵芝酸乳特色食品发酵工艺。结果:确定灵芝酸乳特色食品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灵芝菌液25%,鲜牛乳75%,蔗糖8%,接种量5%,42℃发酵3 h。结论:开...
研究沼气发酵促进剂对农村沼气池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剂1号+酶促剂日均产量0.42m3,总产量25.13m3,较市售促进剂提高31.57%,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统计学由于内容抽象、理解困难、实用性强,导致在教学中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为此,在教学中引入SPSS统计软件上机实践,进行实例分析,可有效提高《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内容由抽象变直观,理解由...
本文对具有环保功能的真菌资源及其能降解的物质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并对真菌与细菌在环境保护上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提出了开发环保型真菌资源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