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囊藻属(Phaeocystis)的分类与生活史(综述) CNKI文献
棕囊藻属Phaeocystis(定鞭藻纲Prymnesiophyceae)的分类问题目前还有争论。其种的分类标准是以初始的群体形态、地理分布、细胞特征等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如染色体倍性,基因组大小等为...
中国赤潮研究的新进展——球形棕囊藻赤潮及其产硫的研究 CNKI文献
中国沿海赤潮迭起,影响日益严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展了一系列赤潮的基础研究。对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进行了分类学、生活史、藻毒素、生态特征及产硫机制的研究。核糖体18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阐述并讨论了中国东海长江口外经常发生的原甲藻赤潮原因种的种类认知问题 .论述了自从Stein提出具齿原甲藻 (ProrocendrumdentatumStein)新种后迄今中外专家报告该种的描述及分布 ,并对比了具齿原甲藻与长江口的原甲...
用硅藻群集指数(DAIpo)和河流污染指数(RPId)评价珠江广州河... CNKI文献
用硅藻计于1990年采集珠江广州河段的9个采样点的附着硅藻群落.共得硅藻24个属,170个分类单位,其中,适腐性种8个,广腐性种84个,仍腐性种78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前、后航道中部的员村(st3),新造(...
根据1991年2—3月,大鹏湾盐田水域的理化、水文、气象、海况的动态变化和大鹏湾底泥中发现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marina)孢囊的事实,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1991年3月20—21日发生在大鹏湾盐田水域的海洋卡盾...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
对1991年分离自南海大鹏湾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单克隆培养林在不同光照条件、辐射强度(9.5,5.9W/m2)(辐射剂量为:95,190,380,760,1520J/m2)和营养盐(N,P)浓度下,进行紫外辐射敏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锥状斯氏藻STDP01克隆品系于1993年1月分离自大鹏湾底泥中的单个锥状斯氏藻孢囊,并经单细胞分离培养成藻株。在电子显微镜下,对该藻的营养细胞和孢囊形态进行了观察,该藻营养细胞与多甲藻目的其它甲藻不同,没有非...
分离于香港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单克隆藻株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的实验研究于1994年9月-1995年4月在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人工培养柱里进行。结果表明,该藻具有显著的趋光性和节律性昼夜垂直迁移行为。其昼夜垂直...
对采自深圳大鹏湾的5种赤潮甲藻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其中海洋原甲藻属Prorocentrum2种:P.micansEhrenberg,P.minimum(Pavillard)Schiller;亚历山大属Alexandrium2种:A.tamarense(Lebour)Balech,A.cutenella(W...
根据1990-1992年对大鹏湾进行的赤潮生态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252种,其中1个新种一中华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sinicaQietWang).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状态...
夜光藻是赤潮的主要发生种,应用随机(概率的)型时间序列模型对南海大鹏湾的夜光藻种群进行动态分析,旨在研究夜光藻发生赤潮的种群机理。本文采用的夜光藻种群密度取自南海大鹏湾1990年4月2日至6月10日每隔2天采样一次...
硅藻分类学自Agardh(1824)、Ehrenberg(1830)及Kutzing(1833)以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硅藻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及系统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不仅使硅藻形态学有了跃进...
对1991年3月20~21日在南海大鹏湾盐田海域首次发生的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 Hara etChihara)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使用的方法为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褐胞...
根据1986年1月至1990年7月热带西太平洋海域(10°30′S~18°20′N、122°24′~165°00′E)中美海气联合调查(TOGA 调查)的第2、3、6、8航次资料,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叶绿素 a 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4...
于1987年9月在海陵湾设7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8属69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洛氏角刺藻、假弯角刺藻、窄隙角刺藻、扁面角刺藻、透明辐杆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0×10 ̄4个/L。经...
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
舟形藻属(Navicula Bory)英吉利舟形藻 N.anglica Ralfs (图版4,图2) Cleve-Euler 1953,4(5):141, fig.790 根据描述本种生于碱性水体中。 HB 80070 隐头舟形藻 N. cryptocephala Kuetz. Patrick & Reimer 1966, ...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由于日益加剧的海洋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结果呢?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近几年,赤潮现象不但发生率日趋频繁,而且其浓度益重,分布区域及时间跨度都在扩大,可以说世界各大洋都有赤潮发生。北部海...
本文报告湖北神农架林区苔藓沼泽的硅藻117个分类单位,其中一个新变种:狭曲壳藻中华变种(Achnanthes coarctata var. sinica Qi et Xie var. nov.),54个分类单位在我国为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