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得到国家的重视。195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科技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在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技史学者主要开展学...
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中国人首先栽培水稻和茶树等作物,发明了丝绸、瓷器和机械时钟等。中国技术在11世纪前后基本上满足了古代农业社会的需求。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技术"换道"发展,即引进和模仿西...
规划科学技术:《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CNKI文献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十二年科技规划"由5...
冲破《凡尔赛和约》对枪炮等常规武器制造的限制,是德国积极将火箭技术用于研发新型武器的动力,也是其不得不换道超车的压力。政府的决策、卓越的火箭技术研制团队的形成、高科技火箭制造中心的建造都成为火箭技术发展...
北宋苏颂和韩公廉于1092年主持制成水运仪象台。20世纪50年代,刘仙洲、李约瑟等科技史学家研究《新仪象法要》,分析这套装置的构造原理及其擒纵机构。王振铎在1958年春制成1:5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英国学者康布里奇...
表达方法是知识的创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知识的承传也有重要影响。技术知识的图像表达与绘画艺术密切相关。中国画家在以再现视觉效果为追求的对位置向背方面的揣摸及绘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与现在的透视理论一...
本世纪前期,第一代中国科技史家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其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中国及其文化辩护。本世纪后期,科技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大致遵循了50年代提出的构想,在中国科技史的史料考证和学科史等研究...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苏联的技术援华推动了现代技术向中国的大规模转 移。50年代初,为更好地协调、管理中苏在科技合作中的各项事宜,成立了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 推动了双方在研究机构、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科学的...
科学技术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5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自强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变革,提出过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建立中科院、产业部门科研院所和国防科研院所等机构,调整高等院校,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
精细考证史实,宏观叙说史诗——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兴起... CNKI文献
科技史是以科学和技术发展为主要对象的历史学,以时代来划分,可大致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任何一个历史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特殊意义的。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对于理解科技变革与社会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世...
关键词: 科技史 / 中国近现代 / 科学和技术 /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
下载(249)| 被引(0)
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学术新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60... CNKI文献
科技史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在1951年筹划科技史研究,1956年制订十二年研究规划,1957年创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研究所(室)遵循50年代提出的研究范式,撰...
20世纪50年代中国计算技术的规划措施与苏联援助 CNKI文献
1956年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 ,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的科学家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 ,制订了《1 956— 1 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 ,“计算技术的建立”为其中之一。同年 ,计算技术的发展又被列入《...
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拓展与适应——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转变... CNKI文献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科技史学科不断拓展研究方向,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在研究方向、学术问题、研究范式、国际合作等方面经历着一个转变期。研究领域发生"从传统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的拓展,开辟传统工艺...
明末学者王徵与传教士邓玉函根据多种西方书籍,共同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专门介绍西方静力学、各种简单机械及数十种较复杂的专用机械,其中一些内容对中国人来说属于新知识。这部书也反映了东西方技术和技术...
王徵是明代末年著名的科学技术研究者和传播者,也是最早一代接受来自欧洲的科技和文化并皈依天主教的中国学者之一,在跨文化的知识传播及中国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徵的父亲和舅父对他一生的治学宗旨及宗教观的形...
2004—200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等单位在苏北联合开展中国立轴式大风车的复原与调查。项目已经在若干方面取得了进展:寻访到陈亚等当年制作、维修风车的木匠;遵循传统工艺和传统用料,按照...
我国古代“辘轳”起初主要指滑车,有时也指绞车,后来才指曲柄辘轳。早期“辘轳”的写法有鹿卢、椟栌、犊轳等[1]。东汉郑玄注《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句:“丰碑,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
纪念新文化运动,我们须回望1915年前后发生的有关科学的要事。1915年任鸿隽、赵元任和秉志等留美学者发起创办《科学》杂志并成立中国科学社,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称《新青年》)。前者传播科学知识、提倡科学...